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从《海角七号》看到一个怎样的台湾
2008年12月04日 08:34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打印

作者:于德清

据报道,在祖国大陆12月的贺岁电影档期中,一部来自台湾的电影《海角七号》注定要受人瞩目。据台湾“中华影视联合总会”会长王应祥透露,《海角七号》已获大陆有关方面审核通过,并可以“一刀不剪”。

这将是自17年前的《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第二部获准在大陆公映的台湾电影。尽管从影片内容看,的确也没有什么特别敏感的镜头需要裁剪,但是,“一刀不剪”仍然表现出了一种政治上的宽容和进步。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海角七号》就不会不引起争议。在影片中,过去与当下的两个不同时代的爱情故事,成为贯穿剧情发展的两条主线。由于这两个爱情故事均有涉日背景,使这部电影在大陆当下浓厚的“主义”语境中注定将成为一个问题。事实也的确是如此,《海角七号》还未风卷大陆,媒体已经开始拿所谓台湾知名传记作家、凤凰博报台湾博主专栏作家王丰的博文《〈海角七号〉是株大毒草》炒作了。

然而,这种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炒作未免有些“剑走偏锋”。这和《海角七号》在台湾的走红基本没有关系。影片最动人的不是60多年前那段充满伤感与时代的无奈爱情,而是当下那些小人物努力创造“奇迹”的生活。《海角七号》最大的成功就是人物塑造的成功。阿嘉、茂伯、水蛙、马拉桑以及当地的“议员”,几乎每一个人物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魏德圣倒是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中,让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台湾”。这个“乡土台湾”的内涵是什么,或许就是一种在浮躁中产生的包容,一种在幽默中生成的奋斗。或许这就是在“党争”之下被掩盖的台湾人的真实生活,是被复杂的现代社会所掩盖的那份单纯与阳光。这迥然异于侯孝贤镜头下的悲情、迷茫与压抑,以及其他台湾电视剧里豪门争斗的阴暗与紧张。这或许应该是对当代台湾社会最为真实的一种呈现,是去除了重重宏大叙事遮蔽之后的还原。《海角七号》在台湾大受欢迎,显然是电影与观众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侯孝贤未尝不了解台湾,只是白云苍狗、时事变迁,台湾已经改变。

《海角七号》其实是一部非常正面的电影。一段凄迷的60年前的爱情悲剧最终被阿嘉与友子的大团圆所代替。这无疑是对台湾历史与现实的一种隐喻。时间可以消弭一切历史的仇恨与隔阂,战争、种族的坚冰总归会被沟通与理解所融化,而这也可以适用于《海角七号》中所有的人际关系。相信,这对我们如何看待台湾也是一种启示。因为历史原因导致两岸普通民众交往的贫乏,会导致误解与偏见,所以,我们应该摆脱种种理念先入为主的熏习,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海角七号》。只要真正了解了台湾社会,两岸民众又有什么历史的包袱放不下的。

相关评论:

马英九:台湾被日据50年 应包容《海角七号》

今日评中评:大陆人对台湾了解有多少?

《海角七号》“媚日”之争:如何让电影回归其本质?

光猪:海角七号是一部台湾式主旋大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于德清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