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如何打磨“中国制造”这个品牌
2007年08月29日 15:09北青网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透露,部分对美出口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美方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020万件中国生产的儿童玩具。这一事件无疑对“中国制造”形成了又一次负面冲击。如何打磨“中国制造”这个品牌愈发值得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对外出口的扩大,“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世界,从欠发达的亚非拉地区扩大到发达的欧美国家,从最初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鞋帽、玩具和小五金等)向技术含量较高的家电、机车和船舶等产品提升;长期的巨额贸易逆差也扭转为持续的顺差,以至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中国已成为各类商品生产出口的最大基地,世界经济及百姓生活已与中国商品密不可分。

“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提升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因为我们彻底告别了依赖洋车、洋火、洋服、洋糖、洋布的时代,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制造”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让中国融入了世界。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中国制造”而自豪。但是,当把“中国制造”放在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层次来衡量,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自豪是有限的。放眼世界,进入全球百强的中国企业有几家?中国品牌有几个?可以像麦当劳那样让消费者放心就餐的餐饮企业中国有几家?可以像好莱坞大片那样横扫各国影院并赚取高额利润的中国电影又有几部?冷静地说,“中国制造”这个品牌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比重等等构成世界品牌的核心因素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企业仍然以廉价消耗资源、大量依靠人工、支付低廉报酬和低价竞争为主要特征。即使传统的服装、鞋帽、玩具、五金和小家电产品,也还没有在国际市场形成真正的核心品牌认知度、质量美誉度和高价竞争力。即使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认识与评价也还有所保留,我们不愿意看到价格优势成为“中国制造”惟一的优势。

“中国制造”的现状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经济走上正轨不过短短20多年,百废待兴,若想很快实现历史的跨越很不现实,是中国经济腾飞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另一方面,国际消费市场已经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运转了相当长的时间,形成了稳定成熟的消费观念和标准体系,作为后来者,中国只能熟悉和接受游戏规则。再者,发达国家长时间的发展、积累和不断创新,已经在产品竞争力的各个方面和我们形成巨大落差,弥补这种落差并非朝夕之功。

打造具有良好口碑和持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关键还在于练好内功,政府、企业、消费者和媒体是四个最关键的因素。

政府管理部门需要从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看待本国产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形象及核心利益的高度加强对本国产品出口的质量监管和指导,完善相关法规并严格执法,确保企业靠实力与品质生存和发展,并参照WTO条款为合格的中国出口产品保驾护航。企业则需要做好参与国际竞争的心理准备,逐步在各个环节向国际标准靠拢,以确保自己的产品行销天下而不被竞争者挤占市场。消费者需要建立更强的维权意识和选择合格产品的觉悟,逐步消灭劣质产品的生存空间。媒体需要发挥理性的监督作用,在遵守国家法律和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充当好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啄木鸟”,帮助提升本国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而不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掩盖企业或产品存在的问题,更不能为了制造轰动效果而夸大、渲染问题,损毁产品、企业或整个行业的品牌。

如果这四个环节不出问题,“中国制造”的品牌就会被打磨得越来越亮。

文本来源:北京青年报

舆论鼓噪中国制造:

德国制造PK中国制造

羽良:“中国制造”危机根在社会倾销

鲁宁:“中国制造”蒙污内外双重标准是祸根

外媒评价中国制造:

芝加哥论坛报:重塑“中国制造”形象需改革管理模式

卫报:“我无法想像,瑞士军刀由中国制造”

华尔街日报:为“中国制造”讨个公道

   编辑: 李新爱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