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矿难救援:永远不要放弃最后的希望
2007年08月27日 09:26新京报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8月18日晚10时许,房山区史家营乡一非法采煤点发生塌冒事故,矿工孟宪臣和孟宪有兄弟被困井下,20日下午外部救援终止。然而,24日上午9时许,在被困130多个小时后,兄弟俩从塌方位置上方挖开一个口子逃出。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生命很脆弱,有时却显示出韧性。孟氏兄弟在地底下坚定地朝矿口方向掘进,终获自救。这也是为什么在灾难中,奇迹常常成为人们最后的希冀。

对史家营矿难,相关人员表示终止救援是出于科学考虑,认为“两名被埋矿工已不具备生存条件,继续救援可能引起再次坍塌,危及救援人员安全”。但孟氏兄弟的奇迹生还至少表明,这样的“考虑”有欠科学。有这样两个细节,一是做过十来年矿工的孟宪军,一直参与现场救援,并坚持认为,矿道最里头可能并未塌陷,两人可能还活着。然而,他的意见未被采纳。二是,3个月前,矿山抢险队曾购买了一套探测生命体征的仪器,但此次并未带至事故现场。

无论是对老矿工意见的忽视,还是生命体征探测仪的缺席,在生命攸关的事故救援中,似乎都不应该。之所以没带救援必不可少的生命体征探测仪,据介绍,是因为“救援队员还没用熟这套仪器”。设备已购置三个月之久,救援队员依然没能用熟它,在需要时甚至不能出现在救援现场,很难说这不是懈怠。

据报道,史家营出事煤矿是一个非法采煤点。我们注意到,孟氏兄弟获救后,房山区委某部门负责人介绍,“(他们的)行为已经定性为非法盗采”。从现有信息,还无法看出终止救援和非法采矿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需要申明的理念是:任何矿工的生命不能因为“非法煤窟”,而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援。固然,要有人对“非法盗采”承担责任,但它不应成为草率终止救援的理由,更不能以此为终止救援卸责。对事故救援而言,生命的珍贵与平等更不因它是非法或合法煤窑矿工而有所区别,都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

孟氏兄弟获救了,这让人欣慰。现在看来,这个终止救援的决策是否科学,也需反思。然而,反思的声音似乎还没有听到,甚至,从区安监部门到市安监部门,再到当地政府,是谁决定终止救援的还没有弄清。

那么,到底谁有权对被困人员生存状况做出结论,难道就没有明确的权责划分与论证程序?但无论如何,总要有人对这一草率终止救援的决定负责。因为我们还没有更好的办法,阻止一切灾难的发生,才更需要为应对灾难的发生准备得更充分。对事故救援而言,更要生命至上,“救出一个是一个”,永远都是最大的悲悯与人道。

“爸爸(孟宪有)他们还很虚弱,只说在矿下的6天里一直爬,以为有人会来救他们。”这是孟宪有儿子的一句话。可想而知的是,如果在地底的他们知道自己在4天前就已经被放弃,后果会如何?充分重视每一个生还的可能,并尊重每一个有利于生命安全的建议,由是必须成为矿难救援的铁律。

对事故的预防,不妨想得最坏———“万一出事怎么办”;而对事故的救援,不妨想得最好———“那些失踪者极有可能还活着”。这是安全生产必须确立的思路,是真正以人为本的理念。

反思矿难:

陈杰人:高效矿难救援捍卫国人生命尊严

西云:为何总是矿难事故后高度重视

陆志坚:证照齐全非矿难的遮丑布

69名矿工获救:欣慰之余不忘反思

童大焕:这样的奇迹不会经常发生

县长大哭的背后:

漫画:副县长的泪水

刘浩平:副县长“当场大哭”只因悲喜交加吗?

田德政:人们为何这么关注矿难中官员的哭

生命的重量:

南都:为生命重回振奋为矿难再寄忧思

高一飞:我们缺少什么样的矿难新闻

李泓冰:陕县矿难“幸存”了什么

作者: 杨耕身   编辑: 李新爱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