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陆志明:世界的次贷风暴,中国的金融风险
2007年08月18日 10:26东方网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仰赖于资本管制这一道“天堑”,全球次级抵押贷款风暴的系统性风险似乎并未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太多的不利影响,中国股市依然在冲击5000点的心理大关。然而此次次贷风险所带来的潜在流动性冲击和宏观经济风险预警价值却发人深省。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种风险较大的现代抵押贷款,其无需繁琐的贷款审核流程,仅需个人声明自己未来收入的现金流即可。这样的贷款在风险控制和业务流程上的确与传统抵押贷款大相径庭。如果有人在声明个人未来收入时作假,或者其收入水平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那么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就会暴露无遗。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过去的数年间,全球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高度繁荣,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快速发展起来。但是从今年年初开始,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加上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利率不断上升,次级抵押贷款的危机开始暴露出来。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导致一些放贷机构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破产。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金融市场,包括全球股市暴跌,期货市场看空严重,黄金等避险产品价格不断上涨。

为此,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在内的多家中央银行联手展开救助行动,仅8月9日和10日两天内,就向金融系统注资超过3262亿美元,但全球金融市场似乎并未“领情”,各大证券市场纷纷以暴跌来回应央行的政策干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否避免陷入世界性的次级抵押贷款风暴,也就成了世界各国人士不断揣测的问题。

应该说,由于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次级抵押贷款风暴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有限。虽然次贷风暴可能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渠道影响中国,但是考虑到地下金融毕竟不是市场的主流,其产生的冲击也相当有限。此外,中国投资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主要是工行、中行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其直接投资的规模也有限,如工行的投资规模仅为20亿美元,仅占其资产总额的1%以下,其他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也是类似。

此次次级抵押贷款风暴对中国的间接影响主要是心理上和潜在性的。心理上的影响主要是恐慌性的抛售,一旦发现市场并未受其影响,则自动消失。在次贷风暴之后中国股市调整上扬即说明了这一点。

除了这些有限的直接或间接冲击,此次次级抵押贷款风暴给我们最重要的警示是:应该警惕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对于宏观经济系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必须防微杜渐。

此次次级抵押贷款风暴的导火线———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崩塌,在中国宏观经济中同样存在。事实上,正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市场回调,与经济上行周期中对风险控制的放松才是此次风暴的根源。

实际上,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并不小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通胀压力、证券市场的泡沫、房地产市场的严重过热,这些因素都对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构成很大的调整压力。只是目前仍处于景气周期阶段,公众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仍是相当乐观,因而并未出现调整迹象。宏观经济体在上行阶段所表现出的风险控制放松也很明显,如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混乱,“一房多抵”等等现象严重。金融系统总是在不断地创新出新的规避管制的金融产品,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放大了自身的风险头寸。

这样的经济状况一旦出现重大的负面消息,强大到足以改变市场预期的话,那么风险就会完全暴露出来,并通过市场的预期自我增强机制将风险放大,并通过金融市场传递到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从而造成整个宏观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警惕,在阻断世界范围内的次级抵押贷款风暴的同时,仍应仔细地研究其产生和演变的机理,并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详尽的剖析,以得出真正的警示作用。

此外,世界范围内的短期性流动性紧缩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试想如果中国股市能在此次次贷风暴中独善其身,那么其日益累积的“财富效应”与资产“避风港”效应叠加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必然是全球各地的游资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致使本已过剩的流动性进一步膨胀,给中国的通货膨胀和证券市场泡沫治理制造更多的麻烦。

文本来源:东方早报

看中国股市:

施建淮:“汇率虚无论”是肤浅的认识

应健中:时光若倒流,人人皆“股神”

奥运是中国股市的护身符吗?

以全球视野看待股市房市

半年逾千亿美元国际热钱涌入中国 瞄准股市楼市

美联社:中国股市上摸4500高点后可能引发担忧

作者: 陆志明   编辑: 李新爱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