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朋友意外身亡 6人替其尽孝16载
2007年08月17日 03:49北京晨报投票数: 顶一下  【

昨天上午,大兴区庞各庄镇南顿垡村的刘德林老人和老伴儿坐在自家的小院里一时笑得合不拢嘴,儿子生前的朋友们带着家人一起来看望他们了。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大家聚在一起却像一家人一样。1991年,刘德林老人唯一的儿子意外身亡,年近古稀的老人陷入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之中。儿子生前的6个要好的朋友全都来到老人家中,陪伴他们度过了那段痛苦的日子。之后,6人仍时常来到老人家中,义务照顾两位两人,一直坚持至今,已经持续了16个春秋。

儿子钓鱼触电身亡

昨天上午,提起刘德林老人之子刘全友的意外亡故,大家仍唏嘘不已。1991年,刘全友在河边钓鱼时,甩起的渔线挂在了头顶的高压线上,当场触电身亡,年仅36岁。噩耗传来,刘德林夫妇无异于遭受到晴天霹雳一般,老两口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孩子每天下班到家来看看,一下子人没了,再也见不到了,当时真是承受不了。”刘德林老人回忆起往事仍难掩悲伤。

朋友帮忙处理后事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痛苦。”刘全友的好友张先生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大家在震惊和悲伤中都集中到老人家中,6个人不分白天黑夜陪伴他们,并帮助处理一些事情。“那时我们几乎天天都到老人家去,陪老人聊天,帮着干活,尽可能地缓解老人们的伤痛。”那时正值西瓜上市的季节,家里出了意外,可西瓜不能烂在地里。众朋友不顾自己家的瓜,先帮着刘家把西瓜全部卖出,没有一点损失。有儿子好友的陪伴,加之卖瓜等事情分一点心,刘德林夫妇悲伤的心情才得到了一点儿缓解,但这种悲伤的消除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义务照顾老人至今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6人中有3人和刘全友是同事,其他都是邻居。刘全友是个非常热情、讲究朋友情义的人,谁家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他绝不推辞,和他们6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情义非常深厚。刘全友发生意外后,由于他的姐妹都已出嫁,两位老人又很倔强,坚持不到女儿家去住,这样6个朋友就义务肩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我们轮流到老人家里帮忙,刚出事的时候天天去,后来每周最少也要去两三次。”张先生说,“只要老人家里有什么事情,招呼一声,我们不管手里有什么活儿,立刻放下到老人家去。”

据大家介绍,6个人中有一大部分住在大兴黄村,离老人所在的村子有30多里路,开始大家都骑车往老人家里赶,后来经济条件好一点了,有人就换成摩托车了,但不管怎么去,只要老人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大家风雨无阻,这样的日子从1991年开始一直到今天,已经持续了16年。这16年里,每年春节大伙都要先为两位老人置办齐年货,并先集中到老人家中过年,之后再回自己家。

刘德林老人的外孙女舒女士一直称呼6个人“舅舅”,她说,大家虽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么多年过来,大家已经亲如一家人了。“在很多人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今天,他们不计回报,把友情转化成亲情,16年如一日照顾姥姥姥爷,让我们这些家人都非常感动。”舒女士说。

刘德林夫妇向记者表示,要不是儿子的6个朋友经常来探望,给了他们亲人般的温暖,他们可能无法走出丧子的阴影,也不会坚持到现在。“我今年84岁,身体还很硬朗,不是他们几个人,我不可能跨过那道关,也不会坚持到今天。”老人感动地说。 晨报记者 王歧丰 文并摄

对 话 十六年如一日 视老人如亲人

记者:是什么让你们16年如一日坚持照顾老人?

张先生:朋友间的友谊,他生前和我们关系非常好。开始我们是想替朋友照顾老人,时间长了大家就有了感情,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了。

记者:老人现在和你们的感情很深了?

张先生:老人要是几天没看见谁就想,就问,我们也惦记老人,所以隔三差五就来。

记者:家人怎么看待你们照顾老人的事?

张先生:都非常支持,特别是爱人,经常是一家人一起到老人家里帮忙。

记者:16年里有没有让你们印象特别深的事?

张先生:没有,我们本身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老人家里有什么需要做的我们随叫随到。

记者手记 超越时空的友情

如今,两个人之间纯洁的友情能够维系十几年已然不易。而在朋友已不在人世,友情仍然延续,进而转化成对朋友家人的亲情更是难得。

采访中,老人的外孙女说了一句肺腑之言,自己这几位“舅舅”16年来坚持照顾朋友的父母,他们的所作所为在现在很多家庭中,即使是亲儿女可能都做不到。

如果刘全友泉下有知,一定会为自己交下这样几个真情朋友而骄傲,这样一段超越时空的友情也令旁人感动。 晨报记者 王歧丰

   编辑: 周恒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