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阿拉伯文明光辉不再
2006年10月30日 11:00
相关Tag
许多人会问,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明为何不再?

历史还没有再给予阿拉伯民族(包括波斯人及突厥人等)一个机会让他们走上富国强兵之道,对现在正在受苦难和受委屈的阿垃伯人民何等不公道!

然而历史却给予其他具有先进文明的民族如中印同等的机遇让他们有希望成为现代化的民族。

然而,不是别人而是阿拉伯民族自己的知识份子没有好好把握良机,珍惜机会,使自己的民族走上富国强兵之道。

穆斯林陷入困境

阿拉伯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曾经有过一样非常光辉灿烂的文明,两个文明虽然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时代也不同,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失败和挫折是相同的。

两个民族的失败却有着极惊人的相似处,那就是他们都有着腐败的天授皇权思想,再加上守旧,顽固和排外的知识份子对现代化进步过程的阻挠和破坏。

阿拉伯的伊斯兰世界在19世纪初所面对的挑战是空前的剧烈和严峻的,西方殖民地主义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扩张势不可挡,不论是在全球的还是在阿拉伯世界的重大事件上,西方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有影响力。

到了19世纪末,何拉伯世界大部分的地区几乎变成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当时穆斯林所要应付的对手变了,从思想到科技上都与中世纪的十字军完全不同;中华民也在同时遇上同样的对手,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穆斯林的军队在西方坚舰利炮的进攻面前全无招架,一败涂地,溃不成军,从此阿拉伯世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上的后遗症,整个社会充满失败情绪。

穆斯林长期以来对西方异教徒所存有的“伊斯兰世界优越感”,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穆斯林的信心全失。失败、蒙羞、耻辱和困境带给穆斯林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去适应新的挑战和面对新的局面。

接着种种的新思维运动相应产生,不管是推行一系列现代化的改革还是温和的改良政策,都无法达到人民心中所要求的期望和成效。由于守旧复兴运动和保守传统势力的反对,加上欧洲列强的干涉和阻扰,许多的维新运动都以失败告终,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一炬;再加上近五十年来与以色列开战多次,他们从未战胜,使广大的穆斯林自动自发地希望走上先知时代政教合一的复古道路上,也因此穆斯林越来越保守和落后,也越来越难突破困境,自然而然地陷入绝境。

阿拔斯王朝灿烂文化

阿拔斯王朝从西元750年取代倭马亚时代开始到西元1258年被蒙古人攻陷巴格达为止,经历了约500年。这比中国封建王朝鼎盛的唐朝(西元618-907年)还要长多200余年。

穆罕默德的叔父丶阿拔斯的后裔,艾布·阿拔斯高举扞卫伊斯兰教的旗帜,他利用人民对腐败倭马亚统治者的不满,联合了波斯人和什叶派的力量,夺取政权,成立了阿拔斯王朝。

西元762年曼苏尔(国王)建都巴格达后,巴格达变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百货荟集,万商云聚,欣欣向荣,可以与当时繁华的唐长安相媲美。

雄才伟略的马蒙(西元786-833年)从小聪颖好学,热爱希腊哲学,他对阿拉伯文明的贡献比唐太宗李世民对中华文化的建设还要大。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兴旺强盛,离不开科学和文化的知识,更不能没有学者的研究和传播,所以他优厚礼待学者,让他们自由研究和探讨,充分体现学术自由风气。

他设立了两座天文台,一座在大马士革,一座在巴格达。同时延聘全国各地的天文学家,从事研究。

他还在巴格达建立一所综合性科学研究的智慧馆(白易图?希克麦),该智慧馆设有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所三部门,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智慧馆内人才济济,群英荟集,既有文学家、哲学家和法学家,也有数学家、医学家和科学家等。

智慧馆里的藏书浩如烟海,不但有阿拉伯文学名着,学术作品,也有古希腊、古罗马、古波斯和古印度的科学和文学的着作。从君士坦丁堡(当时东罗马首都)和赛普勒斯所搜到的古希腊古典书籍都被运到巴格达的智慧馆加以翻译成阿拉伯文。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科学和逻辑学着作,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即现中学生所学的几何学,希波克拉底和保罗的医学着作以及许多数学、科学、文学、法学和哲学的着作都被他们翻译成阿拉伯文。

穆斯林在吸收古希腊,古罗马和古波斯的文化后,同时也吸纳了古印度的数学、医学、天文学和文学知识。如今流行世界的阿拉伯数字(0到9),原本为印度人所创,穆斯林吸收了这种数字,然后由他们传入欧洲。

他们也学习了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提高文字记录速度和抄写方便。然后,再由他们把造纸技术传入欧洲。

如果当时光辉灿烂的文明能够继续发展,发扬光大,今天的世界将是阿拉伯民族的天下。

现代化的运动如欧洲的文艺复新(人性从神性解放)和工业革命本应发生在阿拉伯世界,因为当时的欧洲正走入文化黑暗时期,同时当时的中国并没有重视科学研究。而阿拉伯文明则重视医学和科学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

所以,历史己经给了阿拉伯民族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们的知识份子却没有珍惜这个天赐良机,把大好的机会放弃,实令人惋惜!

守旧的知识份子摧毁文明

由于大量的古希腊和印度书籍被译成阿拉伯文,丰富了穆斯林的生活和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外来的文化却对穆斯林带来生活和信仰上的混淆和冲击,十世纪初起,守旧的穆斯林学者对此纷纷表示不满。

以伊本·萨拉哈和达吾德·扎海里伊为首的圣训学家和法学家断定学习哲学为非法,禁示人们学习古希腊哲学,主张焚毁有关书籍。

这种守旧和排外的思想使阿拉伯文明陷入困境。

从8到10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法学迅速发展后,便进入了“塔格利德”时期。这个时期是指学者必须恪守传统,模仿前辈己有的法学观点去阐述和解释法律,而不再用人的智慧和理性去进行推理和创造法律,那意味“创造之门己被关闭”,所以以后的穆斯林学者缺乏创新,思想封闭。

这种思想和说法不但阻碍了法学的发展,同时还影响到穆斯林社会每个领域。它约束了学者的思维,抑制人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使穆斯林在很长的时期内,面临新问题和新情况时,束手无策,无法解决,同时也导致他们思想僵化,最终使阿拉伯民族在近代史上落后其他民族。

同样的中华民族知识份子也作茧自缚,如明清的科举必须以八股文体来作答,而文章题目主耍出自四书,并且强调必须以朱熹的集注为准绳,不可逾越。这样的文章形式和内容大大禁锢了知识份子的思想。所以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远远落后西方不足奇。

由于极端不满西方文明的入侵而产生的国际恐怖主义运动与清末的义和团运动有何不同?

每当一个民族在进步过程中,任何极端行为和暴力于事无补,反而会遭到外来的无情打击,令无辜的人民雪上加霜。

现在的阿拉伯民族所面对的困境与清末中华民族所面对的绝望是一样的!

向中华民族学习

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大困境长达100多年。毛泽东终于在1949年统一中国,1978年后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经过长达半世纪的坎坷和努力,才有望走上富国强兵之道。

希望阿拉伯民族也能够出现一个如毛泽东似的人物,使那支离破碎的阿拉伯国家能够重归统一,再出现一个如邓小平似的人物让阿拉伯民族有机会再度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在短期内,虽然我们无法看到阿拉伯民族走出困境,但是石在火不灭,想将来必有伟大人物出现在阿拉伯世界,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灿烂的阿拉伯文明才会重现!(凤凰视点)

蔡成杉(马来西亚,前电脑系统分析师,自由譔稿人,现住吉隆坡。)

   编辑: luwl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