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曝光空军“51区”:无法从官方地图找到
2008年12月02日 11:56新华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战斗机] [导弹]

这一西部空军基地从诞生开始,就是美国侦察的重点,先是雇佣台湾飞行员驾驶U-2,而后是先进的光学侦察卫星和雷达侦察卫星不间断地从太空中飞过侦察。因为中国空军的诸多新型武器设备都在此进行试验。

基地的“精”“气”“神” 

在基地采访中,记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基地的成就,离不开一个英雄的集体。技术人员说的最多的,是政工干部的卓越工作,凝聚了人心和力量,在恶劣的环境中留住人才、激励人才;而政工干部眼中,最多的还是技术人才“条件差斗志昂、困难多更坚强”的基地血脉精神。 

基地建场以来,历届党委为了不断适应人民空军转型建设,坚持科学决策,统筹试验与训练、试训任务和靶场建设、训练和综合保障等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从严治军、突出保密的工作理念也培养出了官兵“严、慎、细、实”的作风。基地的政工干部,并不仅仅是政治工作上的骨干,同时也必须通晓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而且要求水平更高。为了建设与现代化靶场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基地部队历届党委按照着眼长远、立足现有、分步建设、布局合理的建设思路,团结带领广大官兵先后建起了指控楼、科技楼、综合试验楼;修建了专家楼、生活服务中心、集贸市场;在戈壁荒漠上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菜”。近年以来,基地党委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用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生活环境留住人才,用超常举措培养人才;而最关键的则是用风清气正的氛围激励人才。 

把政治工作看作基地的“精”,那么雄厚的技术人才队伍就成了带动“身体”的“气”。这股子“气”是如此强韧,即使苏联撤走了援华专家,基地也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了自己的试训方法。基地的环境艰苦远远不是飞沙走石、气候干燥这么简单。大功率的探测雷达设备,开机后甚至可以将肉烤熟。长期在这种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等于是每天享受一次“化疗的待遇”。基地本身已经远离文明的喧嚣,而分布于大漠深处的各个测控站点,更成为一个个沙海孤岛。孤独、寂寞和资料匮乏,对武器试验人员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相比大城市企业、机关对技术人才的待遇吸引力,这里国家靶场一流专家们仍然要和所有的基地人一样,承受子女的升学和就业的空前压力。一位基地领导曾经说过,这里的学生大学升学率必须达到100%,否则没有任何出路,即使在基地扫大街都不可能,因为基地的环境、容量、职能都决定无法容纳他们。而与大城市雄厚教育力量相对应的,是基地仍然薄弱的师资水平,因为这里的无法吸纳优秀的教师队伍。 

然而就是在这些显性、隐性的困难中,基地依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包括工程院院士1人、空军首席专家2人、空军级专家7人,忠实履行了国家靶场和基地化训练的职能使命,先后完成了我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模拟空投试验、神舟飞船返回舱空投试验,我国所有航空、防空导弹武器的科研、定型、批抽检试验任务,从未因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试验质量和进程。 

正是有了这两股“精”和“气”,才造就了基地的“神”。正是有了这个英雄的群体,才有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