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曝光空军“51区”:无法从官方地图找到
2008年12月02日 11:56新华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战斗机] [导弹]

2008年10月30日,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指挥大厅凝重的气氛诠释了对抗训练紧张氛围。谭超摄。

组建仅仅是个开始,想在不毛之地建立起现代化的武器试验基地,我们的先辈们凭借的除了实干,就是坚信祖国强大、民族复兴的信念。1958年4月11日,陈士榘将军率工程兵部队进驻巴丹吉林沙漠,开始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荒芜绝人烟,风吹石头跑”的严苛环境下,开始了中国航空、防空武器实验基地的建设征程。在基地的博物馆中,记者有幸看到了当年建设者的“地窝子”。这是一种半地下的房屋,墙体都是土坯,房顶为了应付大风做了特别的加固。走进“地窝子”,除了墙上挂着的一些生活用具,就是极端简陋的土炕。这些原始、落后的“地窝子”完全和先进、精密的国防试验基地不搭界。然而中国军人就是凭着那股子“精气神”在沙漠戈壁中开辟出了一片绿洲。 

接待记者的招待所,坐落在基地第一试验区。从机场到第一试验区,客车仅开了10多分钟。公路两旁,阳光透过胡杨林树叶,在来来往往的车辆上投下斑驳的“迷彩”。走进基地,就感觉到是一个华北某个小城,如果不是军车牌照和来往士兵,很难感觉到军事基地那种特殊的氛围。不说那些高精尖的雷达、光学测试设备,不说那些遍布基地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光纤传输线路,就是宛如花园式的幼儿园和居民小区,就足以证明基地人如何把这片近乎无人区的不毛之地变成国防军事重镇。在这片洒满阳光的静谧之中,只有如水的时光无言地记录下了基地的光荣与使命: 

基地成立50年以来,先后完成了陆海空军2200项空空、空地、地空导弹试验任务;完成了470余项新机新装备试验和作战平台改进鉴定任务;组织了150余次演习演练和战术对抗训练;取得科研成果1000余项。现在的基地,已经成为中国军队难得的“信息化战争实验场”和“战斗精神砺练场”。 

信息化建设早已领先全军 

何谓信息化战争实验场?对于中国军队正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特殊时期,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早已经领先全军,而绝不是仅仅电脑联网或一两件信息化装备。

标志之一:拥有了光测、雷测、遥测等信息源丰富的立体化测控体系;标志之二:拥有全军第一个电子战综合训练场,使“复杂电磁环境”成为现实;标志之三:建成全军第一个光纤通讯网,联通基地上千台套设备;标志之四:拥有全国最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多兵种高强度对抗实现实时、定量评估;标志之五:高度信息化的指挥系统。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