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总师:中国元器件材料与印度有一定差距
2008年11月10日 10:04新华社 】 【打印

印度SLV、ASLV、PSLV、GSLV运载火箭系列,1980年,印度首次从本国的发射场用自制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成为世界上第六个具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110多个研究院所承担研制建设工作,3000多个单位参加协作配套和保障任务,5艘远洋测量船、30多架飞机和国内外的测控站织成牵引神舟的测控网……神舟七号的问天之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汇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

中国人漫步太空梦想成真,中国载人航天实现新的跨越。而托举神舟七号创造辉煌的,正是全国大协作所产生的伟大力量。

难以想象的庞大工程

从神七点火的那一瞬间开始,东到青岛西到喀什,从漂泊在三大洋上的5艘远望号测量船到异国的地面测控站,成百上千的雷达和各种跟踪测量装备几乎同时启动,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把一道道数据由四面八方汇集到北京、酒泉、西安……

其实,更多的人,早在神七飞天之前就已经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中国航天员中心舱外航天服研究室的专家们,从2004年起就着手研制舱外航天服。

运载火箭系统的科研人员在神六任务结束后,没休息几天,便投入到新一枚运载火箭的设计研制中。截至神七飞天时,他们已经连续奋战1000多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的一批专家,两年前开始参与神七飞船的单机研制。年轻小伙儿陈立,那时还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现在都已经成长为部门骨干了。

在这项时间跨度大、涵盖范围广、涉及人员多的系统工程里,据统计,全国共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数十万工作人员投入了相关研制建设。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里,无论哪个岗位的哪个人,终其一生也只能做其中的一小部分事情。”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曾深有感触地说。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巩琳萌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