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国三代驱逐舰舰长话海图:从浅蓝驶向深蓝(图)
2007年01月23日 10:36投票数: 顶一下  【

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绘制的20幅《郑和航海图》,是全球最早的系统航海图集,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制作使用海图的国家之一;闭关自锁、有海无防的旧中国,海图测绘领域几乎退步至“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海测事业伴随着人民海军的发展再次起步,2300多幅覆盖全部海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比例尺海图相继诞生;进入新世纪,中国海图完成由纸质海图到数字海图的历史性变革,步入了壮丽的海图数字化时代……

海图的发展历程,浓缩着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想,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有力见证!

从无到有,今昔巨变。请听共和国三代驱逐舰舰长深情讲述海图的故事。

第一代驱逐舰+简易海图——出海凭经验 航行靠感觉

人物档案:姜可续,曾任我国第一代驱逐舰首舰鞍山舰舰长。1993年7月正军职退休。

说起海图,曾担任我国第一代驱逐舰首舰鞍山舰舰长的姜可续,抚今追昔,感慨万千。1954年10月25日,中国第一支驱逐舰部队宣布成立,被称为“四大金刚”的第一代4艘驱逐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那时,风华正茂的姜可续光荣地成为首舰鞍山舰的一员。“当年我们没有一张自己测绘的海图。”姜可续回忆说,“仅有的几张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简易海图,比例尺较小,方位物和水深线标示很不精确,战舰出海航行基本上凭经验和感觉。”姜可续回忆说,由于没有精确海图,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轮“跃进”号在首航日本时,因触暗礁而沉没。“我们的战舰也吃过没有精确海图的苦头。记得1958年的一天,太原舰在参加完上级组织的演习后进入长沙列岛附近的锚地。尽管在‘自家门口’,航渡过程中值更官还是加强了观察瞭望。在经过仔细辨听之后,声呐兵报告左前方隐约发现不明障碍物。航海长急忙在海图上寻找,但标识显示这里并无暗礁。于是,战舰减速后继续前行。突然,官兵们感到一阵类似急刹车的剧烈震颤,战舰左舷被一块名为‘老母猪礁’的礁石划出一道20多米长的口子……好在应急处置得当,战舰才化险为夷。”“泱泱中华,浩浩海疆,当年的海军舰艇官兵只能靠超常的责任心和严谨的作风护卫着近海的安宁。”姜可续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说,“因为受海图制约,我们驾驭的战舰最远也没驶出过祖国的岛链。”

第二代驱逐舰+纸质海图——精确护卫蓝色国土

人物档案:魏钢,曾任国产第一代驱逐舰银川舰舰长。现任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支队长。

“人们常说:大海航行靠舵手。其实,舵手是在海图指引下开船的,当你打开海图时,那密密麻麻的数据、符号、标记、水深线会告诉你:哪里有暗礁、沉船,哪里有急流、险滩,哪里是安全航道。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改为:船舶航行靠海图!”魏钢的开场白颇有几分幽默。上世纪70年代,海军测绘部队完成了距海岸100海里海区的海洋基础测绘工作;80年代,南海舰队某测量船闯险滩、探暗礁、战狂风、斗恶浪,艰难地完成了“南沙第一测”……人民海军终于拥有了自己绘制的海图。与过去从国外引进的海图相比,中国自测海图无论是比例尺还是精确度都有了大幅提高。但由于测量仪器的限制和人工推算的误差,这种手描笔绘、精雕细刻的海图仍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魏钢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我随舰出海执行巡逻任务。这是一条从未走过的航线,尽管海图上显示畅通无阻,但航海部门的同志还是分外小心。战舰出港不久,进入了能见度很低的浓雾海面。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断修正舰位,力争以最小误差进行航行。就在快要到达指定海域的时候,突然发现前方有不明障碍物,我们迅速采取规避措施。后来发现,不明障碍物随海浪不断移动,原来是几块漂浮的木板……魏钢对记者说:“纸质海图似乎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也确实锻炼人、培养人。那时战舰的海图室里,常常是一幅忙忙碌碌的景象,官兵们一边对照海图,一边采用传统办法进行‘天文定位’,每次校正舰位需要测算5至6组数据:速度表、受风面、风声流……航行途中,我们常常会把一些新发现的航道障碍物添标到海图上。”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李增华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