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预算案[3]社保体系

——凤凰网特别系列策划

 

当“幸福”、“尊严”、“公正”、“和谐”四个关键词齐齐崭新地从政府领导人口中道出,当这些注定将深入人心的承诺,足以温暖每一个深爱这个国家并每一天都在辛苦劳作的今日建设者们的心。一句平常的朴实话语,因其道出了中国发展前行的症结所在,回应了普罗大众的现实关切,也因此被媒体敏锐把握,从而造就强大的舆论共鸣气场。
  什么可以称作幸福,什么可以称作尊严?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现代社会对人最基础的尊重——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它赋予每个人机会与希望,让这片国土上的每一个人都不会恐慌于未来,都能胸怀平静而坚定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愿景去开创美好的生活。

社会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民生关切,不应游离在国家预算之外

  中国的社保基金,严格地说尚未列入国家预算体系。但其国家强制征收、统筹普适用于大众的特点,又具有财税体制的鲜明特色。加之国外一般都列为社会保障税,成为最主要的个人税种和民众最关心的政府开支。因而在此我们将其列入一并讨论。[详细]

中美两国社会保障税费

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险的基本险种,也是现代企业雇员基本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养老和医疗保险这两个支出重头,各国都强制性的实行社会统筹。[表中数据:美国2010财年,中国2009年]。[详细]
  根据两国具体税费的缴纳人数,美国的每年人均缴纳仅约600美元;而中国的人均缴纳近5000元(但大部分为用人单位代为缴纳)。[详细]

中国城镇社保制度:

养老保险(23498万人)


企业和职工分别缴纳雇员工资额的20%和8%(各地略有差异)。最高纳税工资基数为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按全国平均计,2007年为87687元)。最少缴费15年,开始领取年龄为60岁。总平均预期替代率46.5%。[详细]

医疗保险(40061万人)


基本制度:企业和职工分别缴纳雇员工资额的10%和2%(各地略有差异)。职工缴纳部分一般转入可直接取现的个人账户。参保职工随时均可享用。[详细]

目前正处积累盈余期


自1998年正式实施社保制度以来,社保基金迅速积累壮大。社保基金也成为国内金融投资市场一个特殊的机构投资者。[详细]

美国社保制度:

养老保险


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雇员工资额的6.2%。最高纳税工资基数每年变动,约合社平工资的3倍(2009年为106800美元)。最少缴费10年,开始领取年龄为65岁。替代率为56%—26%。[替代率:月养老金与工作时月工资的比值]。[详细]

医疗保险


Medicare“联邦老年医疗保险”,基本制度: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雇员工资额的1.45%。但保险福利只限于65岁以上老人或残疾人享用。[详细]

现已入不敷出


由于美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上世纪50年代的婴儿潮一代开始退休。美国的社保体系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好在尚有先前的历年积累可资应付。[详细]

医疗保险现状:成都可报30%门诊费 大病最高报40万  北京报销限额拟提高到30万

“假设李雷母亲肝脏移植手术花费60万元,城乡居民医保报销的最高额度为10万元左右,李雷一家还须自付将近50万元,其中符合基本医疗保险保险范围内的部分再按75%进行报销”。

养老保险现状:广州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已增至2229元/月

广州市从1994年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机制。经过历年的调整,广州市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原来的295元提高到了2229元,增加了6倍多。

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

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行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效益,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国发〔2010〕2号文件决定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相关阅读:美国医改路漫漫

美国医改路漫漫:历任总统医改成与败

  1965年,怀有推行“伟大社会”梦想的民主党总统约翰逊终于成功确立了两种新的医疗机制。当时创建的美国公共医疗补助机制(Medicaid)帮助贫困人群和残疾人士,美国政府医疗保险制度(Medicare)则为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服务。今天,有超过1亿美国人处在这两种医疗机制下。[详细]

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

  美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大体由政府医保计划、企业补充医保计划和商业医疗保险计划三个部分所构成:
   第一支柱自然是政府医保计划(也称“公共医保计划”)。它主要由社会医疗保险(Medicare)与社会医疗救助(Medicaid)两部分构成。其中,Medicare由联邦政府掌管、全国统筹;Medicaid则由各州政府掌管、地方统筹。
   社会医疗救助(Medicaid)则主要是针对医保不足的老年人或穷人给予的一种公共医疗救济和帮助。[详细]

  而美国人的社会医疗保险(Medicare)与中国现行的医保完全不同,它模仿并移植了“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凡是有工作收入的人必须强制性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并按时缴费,但参保者必须等到年满65周岁以后,才有资格享受社会医疗保险待遇给付。
   这一医保模式的基本原理与社会养老保险完全相同:参保者不到65岁就不能享受医保给付待遇。也就是说,参保者必须用一辈子工作期间的缴费积累来应付65岁(年老)以后的医疗支付风险。[详细]
   由此可见,美国的政府医保计划主要以保障老年人及穷人“弱势群体”的医疗和健康为第一己任,并将最有限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都集中花在了“最需要”的地方。[详细]

同一社会人分三六九等:既要尊重现实也要追求理想

  总体上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基金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详细]
   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别,决定了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两个重大优先取向:一要面对现实,正视差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同时注重各项保障制度的相互衔接;二要促进制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整体设计,统筹协调,努力缩小差别。[详细]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弥补制度缺失;到2020年,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这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详细]

同为金子为何不同价

这些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一辈子,有的还享受特殊津贴的高工,不能说不是企业中的“金子”,能力不可谓不强,贡献不可谓不大,但是退休了,养老金对他们作出的价值评判还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一个普通司机或一个清洁工。[详细]

    呼唤公平、正义与共享

    养老金是每个人的“养命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对一个人一生贡献价值的评价。这种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设计上首先应该注重保持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公平,而不是拉大群体差距或带来更多的社会矛盾。[详细]

    公务员、事业单位VS企业:多和少

    同级别退休金相差一倍


    按企业职工退休的正高级医生拿2000-3000元,而按事业单位退休的拿5000-6000…[详细]

    公务员30年内不缴养老险


    公务员退休金最高,且30年内不缴养老险。企业职工拿公务员3成,而多缴十几万…[详细]

    尴尬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有和无

    投保者不足五分之一

    全国农民工近2.3亿,截至08年底,参加城保有2416万,占城镇就业农民工的17%…[详细]

    门槛太高 缴了也没用


    费用高而又年限长,很多农民工心里有本账,即使月月缴费,仍难与养老险有缘…[详细]

    社保制度应从低水平广覆盖起步,保障基本生活,公平作为第一目标,要有普惠的制度安排

    中国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的特殊性。这要求不但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现实中各个群体之间利益差别问题,还要为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挑战做好政策和资金准备。[详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初期应先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奉行普遍统一、互助共济、以人为本与弱者优先、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等基本原则。先解决“从无到有”,再循序解决“由低到高”,最终实现人人获得幸福与尊严的目标。这一目标,关乎国运、惠及全民,造福当代、泽被子孙。[详细]

    加快整合,逐步实现基本社保制度的全国统一和城乡衔接

    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并尽快实现全国联网。要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要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详细]

   “新农保”和“新农合”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9年起试点]

  “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2010年在320个县开展试点,财政补助列支540.85亿元。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贴到农民户头上。[详细]
  养老金由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两部分组成。缴费自愿,分100-500元五档,每年个人缴费100元,政府补贴30;缴500元补贴50元。缴费满15年并退休后,把个人帐户中的资金除以139个月,再加上政府每月补贴的55元社会统筹基础养老金就是每月支付的金额。[详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将覆盖全国农村]

  “新农合”是政府组织、引导、支持,由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详细]
  2003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补偿资金达1253亿元,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2010年将基本实现覆盖全国的目标,各级财政补助达人均120元,年报销额度一般可达6万元左右。[详细]

政府补助社会事业:税负痛苦能否转变为国民幸福

  毋庸讳言,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家财政必须将相当一部分资金重点用于加快基础设施、修建大工程等经济建设方面,作为福利财政返还给民生的比例不高,即“建设型财政”。但长期而言,使得整个国民财富向政府倾斜,使过多的资源集中在政府手中;经济靠政府投资拉动,所谓拉动内需变成了政府替国民花钱的局面。国强民不富会加剧终端消费的不足。[详细]

政府的重点逐步转向民生,更注重社会公共产品供给

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强调与重视使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整体发展的均衡推进,从收入分配差距日趋扩大到社会保障体系欠账较多,自经济拉动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至创新领域的动力匮乏,皆为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令上述这些矛盾愈加凸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挖掘内生潜力成为中国当务之急。[详细]

理想国——“从摇篮到坟墓”

发达国家的税负高达40%~55%(美国还是其中较低者),且税类繁多;但与此同时,其公民也享受着终身福利,从教育资助、免费医疗、失业救济、老人照料、养老金支付、残疾人救助到单亲父母津贴、家庭和儿童保护等各个方面,无微不至。这些国家表面上宏观税负高,但是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因此,高税负没有带来“高痛苦指数”,而是带来了“国民幸福指数”。[详细]
  这种“从摇篮到坟墓”全程覆盖的国民福利体系,曾经被认为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和民本执政理念的确定,一个覆盖越来越广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中国逐步建立和完善。[详细]
  当然,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一个健全的、适度的、良性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所谓健全,是指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色、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使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所谓适度,是指要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详细]
   而所谓良性,则是积极促进的社会保障体系。据WTO数字,芬兰、瑞士、比利时、丹麦、瑞典这些高福利国家位居世界各国自杀率的前十位。重要原因就在于过高的福利政策滋生了懒汉,拥有物质享受却找不到精神的寄托。这是一种消极的福利政策,最终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致使“福利依赖”心理的滋生,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详细]

   相关评论

完备的社保体系是经济永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当代最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阐述,“社会变革”、“人类可行能力”、“人力资本”和“繁荣的市场经济”之间有“一种普遍的联系”,诸如“基本的医疗保健”这样的社会变革,“确实能增强人们享受有价值和更有保障的生活的人类可行能力”。这些可行能力的增加又会“扩充人力资本”,即“改善人们的生产力和就业素质”。[详细]
  实践证明,良好的社会保障使得社会成员适应时代变化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和自由发展空间显著扩大。所有这些,都表明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社会的“稳定器”,而且还发挥了促进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功能。[详细]

社会权利的实现带来多方全面共赢

  社会权利的实现,就公民、社会和国家而言,没有此消彼长,只有多方受益和全面共赢。如果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因社会财富再分配提高了消费能力,就可以相应增加在培训、发展技能和子女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就能增加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机会。而高素质的国民会成为新财富的创造者和纳税人,社会将因此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回报。[详细]

   

经济学所要面对的本质和终极问题,其实就是增进社会福利,也就是全体民众幸福的最大化,而经济增长不过是通向幸福的手段而已。
  幸福的实现除了需要个人不断努力不懈追求之外,也需要社会提供的良好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的充裕为幸福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资基础,安定的社会治安、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又给追求幸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的良性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重要保障。
  理想的社会保障应该泽被每个公民从“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守护全体国民由生至死的尊严权利。这个目标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呢?也许十年,也许要经历更长的路程,但必定会成为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奋斗下去的持久力量。我们坚信,在这片土地之上,终将建成一个社会公正、和谐,人民幸福、尊严的伟大国家。

   
 

凤凰网资讯中心 出品
编辑:唐毓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