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人税负:预算支出透明度难以衡量
2010年04月01日 03:52《环球》杂志 】 【打印共有评论0

刘澄则强调减税是关键。他指出:“在分配中注重公平,应体现为将大量的低收入家庭排除在纳税人群之外。从2008年3月1日开始,个税起征点从1600元提到2000元,这惠及工薪阶层,体现了中央重点照顾中低收入者的政策意图。”

刘澄认为,涵养税源,提高老百姓的纳税持续能力,能够为社会培育更多的有纳税能力的群体。如果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因减税提高了消费能力,就可以相应增加在培训、发展技能和子女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就能增加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机会。而高素质的国民会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和纳税人,社会将因现在的减税行动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回报。

曾国祥则指出,我国目前的税收负担存在结构性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感受到的税负差别很大:其一,产业不平衡,上游产业的税收负担相对比较重,如采矿业、采掘业、原材料工业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负担相对最轻,如餐饮等服务业;其二,地区不平衡,发达地区的总体负担相对轻,落后地区的总体税收负担相对重;其三,阶层不平衡,收入越高的人税负相对轻,收入越低的人税负相对重;再者,同一个税种,不同的企业税负也不一样,这是由税收政策造成的,如高新技术企业、经济特区的企业税负就比较轻,而普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税负就重;此外,中国主要征的是生产、投资和流通领域的间接税,这不利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来要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逐步降低间接税的比重;而在现行税收管理体制方面,从省到地方,国税局和地税局两个税务局也加重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加大了征税成本,需要逐步调整改革。

税负如何

转化为国民幸福

“作为纳税人,你最关心什么问题?”在《中国青年报》发起的一项调查中,49.4%的人选择了“政府把我们缴的税用到哪儿去了”。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在大幅度增长,但是预算支出的透明度和效率却依旧难以衡量。

尽管关于税负的许多问题都一时难有定论,但有一点却始终是大家的共识,即税收取之于民,故应合理、透明地用之于民。

以北欧一些国家为例,他们的税率高达40%~50%,且税类繁多,但与此同时,其公民也享受着“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福利,从教育资助、免费医疗、失业救济、老人照料、养老金支付、残疾人救助到单亲父母津贴、家庭和儿童保护等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因此,这些国家的民众大多乐于交税,因为他们知道,税交出去,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这些国家表面上宏观税负高,但是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因此,高税负没有带来“高痛苦指数”,而是带来了“国民幸福指数”。

中国行政管理费用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名列世界前茅。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党政干部公费出国考察的费用,高达数千亿元。与此同时,民众福利却有较大改善余地,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一直是突出的问题,与之相随的是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等。

对此,刘佐推崇严格的财政预算审核制度:“发达国家对财政预算审核比较严格,有很详细的安排,预算外开支是不允许的,而且预算不是行政官员自己能决定的,必须通过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后才能最后确定。每一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审核都必须经过这样的程序。税负低并不一定是好事,它可能意味着国家经济落后,政府不能提供足够的、合格的公共产品。因此,关键的问题不在于税负高低,而在于税收的收入和支出是否合理。”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谢黎 王宁   编辑: 唐毓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