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60年,广州人均居住面积增十倍
2009年08月24日 04:44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房产证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一张黄皮纸,到上世纪80年代的精致小本本,现在每十年换一代,越来越精致,防伪功能越来越强。

房产证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一张黄皮纸,到上世纪80年代的精致小本本,现在每十年换一代,越来越精致,防伪功能越来越强。

房产证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一张黄皮纸,到上世纪80年代的精致小本本,现在每十年换一代,越来越精致,防伪功能越来越强。

中国的一切变化,离不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广州住房条件的改善,同样来源于改革开放的这一缕春风。也是从那时起,广州的城市建设加快,住宅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居民住宅从低层向多层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居住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从1950年到1988年底,广州全市房屋总建筑面积共增加了5443.94万平方米,为1949年解放时房屋总面积的4.42倍。其中住宅面积增加2685.78万平方米,为解放时住宅总面积的3.44倍。人均住宅面积从1949年的4.5平方米增加到1988年的7.29平方米,一般的家庭都住进了单位公房。

然而,在人人排队等着房子的年代,分房成为一件特别为难的事情,按级别、按工作年限、按家庭住房困难程度、按关系……有要房者为了房子早结婚,有分房者为平衡关系牺牲自己……

口述:单位建房、福利分房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三十年中,新生的孩子都长大了,孩子又生了孩子,而且基本都是五六个;上山下乡的知青开始回城了,开始结婚生子;运动中被赶走的“走资派”、“右派”也陆续回来了,拖儿带女……挤在拥挤的城市中,大家最大的梦想是住进宽敞一点的房里。在当年,承担这个历史使命的是单位。

古志英,广州某大型国企老总,当年分管经济工作,从1973年开始,“除了生产,我的主要精力就是抓住房,几乎把所有能搞到的钱都用来搞住房。”

盖房的第一笔钱,还是向当年的资本家借的28万。而职工们除了工作,下班之后纷纷加入盖房行列。终于,第一栋7层楼盖起来了,40多户职工住进了新房。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蒋悦飞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