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科院研究称广州8成犯罪主体是外来人员
2006年12月18日 05:59投票数: 顶一下

“城市需各层次人才,不可能设门槛”

专家认为广州“应该继续开放包容,同时加强管理”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认为,广州的多年发展证明,广州的城市特色决定了,不能一味学习上海、深圳的模式,如果广州改变过去的包容心,提高门槛来限制低素质外来人口的进入,这样会增加城市成本;但如果继续包容“不设防”,则会增加治安压力。两害权衡取其轻,还是应该像现在这样开放包容,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建议一 劳动力密集企业转移外地

彭澎分析说,随着广州提升城市竞争力,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逐渐转移到内地其他城市去,虽然这会带来GDP的降低,但这些素质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来广州就业生活,带来的入学、社保、医疗等各方面压力,需要广州花费更高的城市成本去做,得不偿失。所以,从这个方向可以去努力做一些改变。城市中有各个层次的人才,不可能设置一个门槛,只引进需要的高端人才。

建议二 暂住证增加服务增值功能

近年来广州市社科院专家已提出过多项建议,比如建立治安预警体系、社会联动机制等一系列对策。

专家建议,广州要建立完备的城市治安预警体系。另外,要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变以往单纯的管理为服务加管理。大力推行暂住证,主要对策是降低IC卡暂住证办证费用,开通投诉电话,从根本上减轻外来流动人口负担。简化办证程序,方便流动人员办证;还要增加暂住证的服务和增值功能,切实使得暂住证成为流动人口的“身份证”。要实现流动人员没有办理IC卡暂住证的,不能在广州租住房屋,也不能被广州的企业招工录用。

在出租屋管理方面,建议专门修建外来工公寓,让外来务工人员住进舒适、安全、价廉的外来工公寓,一来方便管理,二来也能为广大外来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租住环境。

广州开放包容有渊源 2000多年前就对外通商

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相比,广州向来以包容著称,记者采访发现,广州的包容和自由精神的形成,其实有其深厚的历史政治文化渊源。中山大学一些史学专家告诉记者,2000多年来,广州一直是中国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广州就是热带珍贵特产的集散地。著名的商品有珍珠、犀角、玳瑁、象牙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明清两朝,广州附近的佛山镇是全国闻名的铜铁冶炼中心,制造的钢铁器具,远销岭北和海外。

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广州从汉代时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梁朝时,每年来到广州的各国商船有10多批。唐代,广州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这里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外贸机构和海关“市舶使”,总管对外贸易。另外还有“蕃坊”,供外国商人居住。外国到广州的船,帆飘如云;从五代到北宋,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通商口岸,贸易额占全国98%以上。而这种堪称之最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年一届的广州交会,广州十三行的兴衰均见证着广州作为经济贸易前沿城市,作为中国通商贸易的口岸必须具备这样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来源:信息时报专题策划 吴斌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祝勇 薛冰 王道斌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