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不属于学者的传奇
2009年08月23日 15:32新京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当兵,经商,大手笔出资收集国外档案,冷战史学者经历曲折

■人物

沈志华 以档案资料收藏著称的冷战史学者。

1950年生,北京人。曾在航空兵部队入伍,也曾在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后赴深圳经商。2005年初起担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冷战史,著有《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斯大林和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等著作。个人曾多次资助史学会议以及学术著作出版。

对现在的沈志华来说,做学问完全与谋生无关。多年的经商生涯给他的学术兴趣提供了回报。记者 郭延冰摄

短暂的航空兵生涯无疾而终

1966年,“文革”开始。1968年2月我就当兵走了,不到两个月,家里的哥哥就来信了,说:“爸被关起来了,具体情况还不清楚,现在见不到人。”当时我正在教导大队学技术,因为我们是航空兵,这是必须的程序之一。学完技术之后,就开始下连队,我被分到一个分队负责维护。

当时部队上的文化成分相对比较低,像我这样从城市里去的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又肯学习,所以在部队也比较受重视。那时,我一门心思就在钻研航空兵的技术上,觉得这样也能实现我的理想。

我在部队的第三年,领导开始找我,谈入党提干的问题。但是突然就在那一年,部队提出让我复员。那年我还不到21岁,听部队念完名单,我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傻了!我想是不是念错了,不可能让我复员啊?大家都散了之后,辅导员把我留下,说是要跟我谈谈。他跟我说:“这件事我不能告诉你原因,但是你记住一条,复员对你有好处,你在部队没有前途了。我只能说到这个程度了。将来你在地方,像你这样年轻又聪明又肯干的人,一定有前途,但是部队的情况不一样。”那几天我天天喝酒,烦啊。一个人到飞机场去,抱着飞机痛哭。我不理解,那么多人留在部队不过是为了脱离农村那种环境,而我这么上心,却被退回了!后来我们的大队长和副团长都找到我,对此表示遗憾,但是谁也没跟我说明白。我走的时候,把自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记下的两大本技术笔记送给了我的下任。这些对我已经没有用处了,但是他们还用得着。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远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