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之女项苏云:第一次见父亲就成为“永别”
2010年01月08日 11:41人民网-环球人物 】 【打印共有评论0

“4821”每年的聚会

自1939年以后,中央组织部决定,对一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干部子弟及一些烈士子女,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和管理。每到周末和假期,项苏云和弟弟就会被陈云、李富春、张浩等领导干部,轮换接回家里,他们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照顾着这些孩子。

“在延安,我们只要往口袋里装一把牙刷、一把勺子,走到哪都是家,都有饭吃。”项苏云回忆,所有带过他们的“爸爸”、“妈妈”都觉得她特别懂事,特别乖。“蔡畅妈妈对我特别好,还认我做了干女儿。”

项苏云和弟弟,就是在革命大家庭中长大的,他们自力更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强,但他们在感情上也更内向,更拘谨。因为“无法享受到在亲生父母面前的无拘无束。”项苏云回忆,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弟弟来她家里做客,只喝白开水,不吃饭。“弟弟说‘姐姐,你很困难,我不能吃你的。’你说我们之间的感情亲不亲,亲,但没有多少温柔的东西在里面。”

1948年,中央决定派一批人去苏联学习,选择的都是革命烈士与领导人的子女,有邹韬奋的儿子邹家华,叶挺的儿子叶正大、叶正明,肖劲光的儿子肖永定,叶剑英的女儿叶楚梅、李硕勋的儿子李鹏等共21人,项苏云也在其中。

“我们在苏联学的专业,都是从建设祖国的角度挑选的。叶挺因为飞机失事遇难,他的两个儿子就下决心制造自己的飞机,去了航空学院,回来后到沈阳航空工厂工作;邹家华学机械,进了沈阳机械厂;李鹏学水电,去了吉林小丰满电站。‘文革’期间,中央成立‘4821专案组’,专门审查1948年留苏的21个‘苏修特务’,这反而成了以后我们同学聚会的班级代号。”

谈起一帮同学,项苏云的神情活泼了许多。“现在,每年国庆、春节,我们‘4821’都要聚会。无论多么繁忙,只要约定好时间,大家都来参加。”

项苏云在苏联学的是纺织,回国后,她从最基层做起,在北京第二棉纺厂做车间主任,随后在纺织部研究所、情报所工作,后来由于视力下降,1984年调到中国科协,1991年离休。项苏云说,科协是自己另一项事业的开始。她把科协青少年部保存了下来,带领中国青少年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使中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奥赛强国。

项苏云有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林汉雄,当年与她一起留苏。1987年至1991年任建设部部长,是林彪的哥哥林育英(化名张浩)之子,他们有两儿两女。遗憾的是,项苏云的弟弟项学诚于1974年因病去世了。

近些年,项苏云视力下降得更厉害,一只眼近乎失明,另一只眼也戴着1000度的近视眼镜。不能看书、读报,甚至那些珍藏的照片,她也只能靠刻在脑子里的画面来讲述。但她仍不死心,“只要我还能走,就要继续为青少年,为这个社会做点有益的事。”项苏云说:“在我们那个年代,词汇里只有‘我们’这个词,很少有‘我’,这恐怕是今天的年轻人很难理解的。”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项苏云   父亲   项英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记者 刘畅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