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邓贤:痛苦的时代带给了知青们巨大的缺陷
2009年10月15日 09:49南风窗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无法作为知青的代言人

《南》:《中国知青终结》是不是意味着知青历史和文化的终结,为什么很多人都把你当作中国知青历史和文化的代言人和终结者?

邓:这本书本来想叫《中国知青祭》,但是出版社不同意,所以造成了一些误会,以后我出个人专集时准备把名字改回来。

原来我以为知青回城已经代表知青历史的结束,但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忘记了还有大批知青为了共产主义信念在异国他乡战斗,他们是最后一批以中国知青身分在活动的人,只有他们的归来才能算作知青历史的终结。我个人的行为与知青的终结毫无关系,这也是一个误会。

我无法作为知青的代言人,我只是一名作家,而每个知青都有写作的权力,都有自己不同的记忆和判断,我只是写了自己对知青的记忆、 判断和认知。

现在的年轻人对上一代人的历史感到迷惑不解,他们有太多太多的问题要提问,也有太多的好奇、思索和感叹萦绕心头,当然他们同样也有太多的理由对这群走过历史硝烟的中年人表示由衷的敬意。

对任何人的终结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知青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形态,也可以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有产生就有灭亡。

《南》:想对健在的知青和亲属们说点什么话吗?

邓:《中国知青终结》在北京搞发行活动时,来了许多知青,感觉大家还是像兄弟姐妹一样,遗憾这段历史正在远去,不得不承认这代人已经被社会边缘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多数运动和坎坷这一代人都经历了,很多非正常的经历恰好说明了非正常历史状态的特殊意义,知青是非常特殊的一代,应该把他们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保存下来。

保存的方式当然不仅仅限于写书,还包括个人的反省,对后代的教育。知青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的历史研究很重要,除了上面说到的很多内容,特别要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们的自救行为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绝无仅有的悲壮历史文化。

作为知青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应该把知青的文化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 ■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