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马晓力:到内蒙古草原下乡去是我最幸运的事
2009年10月14日 09:54央视国际 】 【打印共有评论0

“草原恋”合唱团演出现场

邂逅草原阿哈的浪漫情怀

当时的草原上,女知青嫁给了男牧民,男知青娶了牧民女子,都是有的事情。马晓力当时一起插队的知青老咩陈丽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68年7月,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她在来到草原短短的四年后,做出了个另所有知青吃惊的决定——嫁给队里一位只读过三年书的普通蒙古族牧民。

虽然当时不太赞同老咩的决定,但马晓力说,“在我们插队的地方,与其它农区和兵团不同,没有女知青被凌辱、被强迫嫁给当地人的事。和牧民结合的女知青都是自己情愿的,牧民很喜欢我们女知青,对我们很尊重。”

她就遇到过这样一件颇为浪漫的事。

1969年初春,她住在乌兰喇嘛家的蒙古包里。住的时间长了以后,她发现,乌兰喇嘛的儿子乌巴特阿哈(大哥)经常在她放羊的时候,往离她不远的山上把马一绊,开始唱歌,悠扬的歌声传来,非常好听。

而且,乌巴特经常找着借口往她身边靠近,主动做个在知青当中是稀罕物的马鞭子送给她。但是,马晓力都没有往心里多想。

一天,乌兰喇嘛到旗里买粮食去了,夜里,蒙古包里只剩下马晓力与乌巴特母子二人。已经是夜晚11点了,马晓力准备就寝了,老额吉说还要出去照料一下羊群,就出去了。

正当她朦朦胧胧正要睡着时,她听到门“支令”一下就开了,一个人轻轻走进了蒙古包,是乌巴特。乌巴特静静走到她身边,在她身边躺下。马晓力顿时倦意全消,浑身紧张。她往旁边挪了挪,可乌巴特也随着她的方向蹭过来。她再次往旁边挪动,这次乌巴特没有再动,安静地躺着。

直到凌晨两三点,老额吉才慢慢地回来了。马晓力紧绷的心才放下来。

第二天,乌兰喇嘛回来了,全家人在一起喝茶时,乌兰喇嘛突然冒出了一句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原来他知道了晚上发生的事情。从那以后,虽然仍与乌兰喇嘛一家感情亲密,但她也发现,乌巴特有意无意地与她保持了距离。

也有的女知青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她的阿哈非常喜欢她,总是等她睡觉的时候,点亮一盏灯,静静地欣赏她的睡姿,然后悄悄地离开。

“牧民想和你好,如果你不愿意,他绝不强迫你,他不声不响地照顾你,为你弹琴唱歌,不由得你不感动。”马晓力说到乌兰喇嘛一家对她的照顾,以及还未到三十就因病去世的乌巴特,马晓力依然有叹息。

人走了,魂儿留下了

随着父亲的平反,马晓力最终还是要离开草原。但离开时,她没敢让老乡远送,怕哭做一团,更舍不得离开了。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不知道翻了多少道梁,她突然回头一看,发现老乡们还站在分别之地挥动着头巾呢,她顿时泪如雨下。“这一幕好几天一直在我脑海里显现———山峦起伏的草原,一群老乡站在冬天冰冷的雪地里,手拿头巾不停地摇”,她说,这种情感一辈子忘不了。

人是走了,但魂儿算是留在了那里。“一到5月份,我们就想像羊跑青似的,闻到草香味了,就往草原跑。我年年都要回去,去年回了6趟,今年已经回了4趟。”马晓力说。

1999年,她在北京组建“草原恋”合唱团,在册的100多人中,大多是知青。2000年,内蒙遭受特大雪灾,“草原恋”合唱团组织了两场义演,筹集善款近百万元。至今,合唱团已经成功演出百余场。

草原已经成为马晓力的精神支柱,几十年来,她的生活几乎都围绕着草原而展开,“没有了这一块,生活都不知道如何进行下去”。“在北京我被人当作狗崽子处处遭白眼,可我在在草原,在蒙古族老乡中从来没有被歧视的感觉,这是我这辈子人性的第一次大解放。人需要真善美,而我们在年轻时代在草原中就得到了。”每当谈起草原,马晓力总是说不尽的赞美。

她的这种感恩之情,被浓缩成一句在知青中广为流传的话就是——“一受草原养育恩,知青便是内蒙人。”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多国丽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