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许弟柏:毛主席逝世在贫下中农的心里无异于天塌了
2009年10月13日 12:54凤凰网知青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初踏征程

1975年9月,我们这些本应该七四届毕业的学生,应该是1974年走出校门,却阴差阳错地拖到了1975年才走出校门。当时的口号是: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去广阔天地里炼红心。在那种文化大革命的狂热年代里,我们的心也只能随着沸腾。

七月毕业后,我就盼着能早一天走向那片广阔的天地,直到九月,这一天才姗姗来迟。

9月27号,猫冲"电影场"注召开了隆重的欢送大会,之后,几辆解放牌大卡车早已等候在广场上,我和同学们奔跑着、呐喊着,生怕卡车开跑了,然后几个键步跨上了车箱,就连背包和箱子都是父亲帮我递上车的。

上了车后,我环视了一下车箱,好家伙,同学们都把家里最好的行头拿来了。条件好一点的,除了背包外,还有一个床头柜,这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家当。而我的家境还没有这个条件,父亲只好把跟随他十几年的一个箱子给了我,里面收齐了我所有的日用品,还有当时认为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的书本。

汽车开动了,几乎所有送行的父母眼里都在闪动着泪花,而我们却全然没有感受到父母的伤感,大家正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在相互嘻戏打闹,留给父母的最多只是一个随意的挥手。

一路的尘土飞扬,一路的欢歌笑语。下午,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修文县六桶公社。

在这里,七三届的老同学已经在热切地盼着我们的到来,毕竟在那个穷乡僻壤里,我们这些新同学的到来,起码能在一段时间里给他们枯燥无味的生活带来一些快乐。所以,从汽车到达开始,他们的脸上一直挂着真挚的笑容,他们还把自己辛勤喂养的大肥猪杀了,让我们饱饱的打了个牙祭。

晚饭后,我们就要分配到各自的房东家去了,因为我们知青点还没有自己的集体宿舍。

我和其他十个同学,哦不,这时要称战友了,因为知青点的管理还带有一点准军事化的味道。我和我的十个战友被分配到一户姓曹的贫下中农家里。"寝室"是一个刚清理出来的牛圈和一间腾出来的老偏房,牛圈太小,只能住四个人,其余的六个就只好挤在老偏房里了。

六桶,当地人称六桶坝,这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乡镇,之所以叫六桶,我当时曾听到过两种传说:一种是,从前在六桶坝只有一口水井,每到天旱的时候,这口井一次只能打起六桶水来,所以老百姓就把这里取名为六桶。另一种说法是,这里有六个"麻窝"注,因为"麻窝"的形状很象木桶,故而把这里叫做六桶。但不管怎么样,从这些故事里可想而知,这里不仅贫穷,更是一个滴水贵如油的地方。

天渐渐黑下来了,由于这里还没通电,四周一片漆黑。在一支昏暗的烛光下,刚才还沸沸扬扬的"寝室",一下变得鸦雀无声。我的心也象掉进了万丈深渊,什么理想、愿望,现在一切都化为了泡影。想到自己也许将一辈子生活在这样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鬼地方,我的鼻子开始一阵阵发酸……。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进入凤凰网知青频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许弟柏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