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徐尔:插队岁月(一)
2009年02月25日 17:36凤凰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九  演  戏

无分男女,一身军装,手臂上戴一红袖章,这就是风行当年的宣传队。每个大队都成立宣传队。开始时小打小闹演些歌舞类节目,后来演技日精,庄稼人的"舞台经验"积累得足以让自已认为演革命样板戏也不可如此,因此大队宣传队开始排演"大型现代京剧"。

公社大礼堂经常组织会演,大队之间互相观摩演出。锣鼓敲,脚底痒,一到晚上宣传队开始宣传了。故样板戏几乎人人会哼几句。

最开心的要数孩子们,附近几个大队轮流着看。当时学校里把学唱样板戏当作突出政治来抓。演出时常常一人唱众人和,场面互动,煞是热闹。

我在大队小学当老师。每学期老师填写的成绩汇报单须写上学生政治方面收获,这很让教师为难,一个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懂什么政治?但此种想法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汇报单上你不着边际写些政治术语,家长也会一头雾水,家长面前也不好交代。因此我们大笔一挥,惯用的手法是"大帽子底下开小差",写上"该生能大力演唱革命样板戏,为积极普及革命现代京剧而努力"。这样就把政治变成看得见干得了的具体事情。你看,不就唱了几句戏文嘛,让 "政治魔术师"一变,变成了有政治目的,有革命行为的举动.

前阵子看我的同乡徐雁教授的文章《童年的沙溪水镇》,内有小学四年级成绩汇报单上一句:"该学生对批林批孔运动较关心。"不禁让人会然一笑。该句与我的"样板句"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那年头,政治就像一个小姑娘,要怎么化妆就往脸上涂什么油彩。

一天,班长继康向我提出:我们班也要排《红灯记》全剧。这真是老虎吃天。我班是二、四复式班,十来个二年级学生,十多个四年级学生。我一口回绝。

继康这孩子读书认真,人长得帅,有一点艺术细胞 ,我一直很戏欢他。过了一段时间,那天放学时他神秘兮兮告诉我,今天晚上要到你家场上演样板戏。

什么演戏,还不是唱几段天天唱的样板戏,看来,这小家伙也染上了那个时代的 "流行病"--吹牛不打草稿。

这是一个美丽的月夜,一轮鹅黄的圆月刚刚露出姣好的面容,犹如一位亭亭的少女趴在窗棂上。继康带着他的"草台班子"来了。

"插青场上做戏啦!快去看。"好消息一刹那就传遍了全生产队,社员倾巢出动,来凑个热闹。那阵子"八亿人民八个戏",一到晚上无所事事,不要钱看戏是社员们最好的享受.场上顿时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没有化妆,没有丝弦,演出正式开始了。一位平时爱学猫叫狗叫的学生发出一声声火车的汽笛声。 "专业对口"先声夺人,赢得了社员们一片欢笑声。这时"一号英雄"李玉和上场,扮演者是继康。"时间约好七点半,等车就在这一班。"随着一声声稚声稚气的唱腔,继康大步流星来到"舞台"正中。嗬!小家伙戴一顶爷爷的半旧人造革黑帽子,穿一件爸爸的青中山装,那件的卡上衣没过了他的膝盖,手中的一盏号子灯则是猪棚里用的桅灯,再用红领巾在玻璃上一蒙,算作铁道上的号子灯了。继康一个漂亮的亮相动作,那个大家熟悉的造型,博得了全场叫好。

我一下子呆住了,这小家伙还真有一点李玉和式的"雄心壮志冲云天",竟然演得有板有眼。

班上一位清纯漂亮的姓袁的小女孩演铁梅。他穿了一件中式大襟红外衣,本来就是长头发,今天梳了一只大独辫,手里拎一只小篮,边走边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小姑娘细声细气却入腔入调。她走到继康跟前,大独辫一甩,叫了一声"爹--"直羞得低头。继康老练多了,大大方方唱道:"好闺女……"

"磨剪子了,镪菜刀--"一声吆喝,磨刀人掮一只长凳上场了。这是一位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这一回非同小可,自已饰的是地下工作者,也特别投入。

汽笛声又响了起来,北山游击队员从火车上跳下来。他,是班上的"皮大王",一人饰两角色,后来又演"鸠山先生".

"皮大王"演坏人,这下,他更来劲了,有了发挥的余地.他用黑胶布往鼻子下一粘,成了日本宪兵队长鸠山。他对鸠山这个反派角色进一步作了"艺术加工",增加了几句"日本中国话"。什么"我们的皇军大大的死拉死拉。"什么"你们的游击队的大大的厉害,我们的小日本统统的斗不过你们。"这种表演社员最爱看,让他们笑疼肚皮。当时没有喜剧,更没有搞笑一类的节目,每出戏都让人笑不起来,孩子们的搞笑让大家笑得前仰后翻。在动作的表演上"皮大王"又力尽夸张之能事,让"鸠山先生"行为猥琐,在"浑身是胆雄赳赳"的李玉和面前瑟瑟发抖狼狈之极。

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在"李玉和"的一手"导演"下一直演到全剧结束。

圆月不知不觉升高了,月光倾泻在我的知青小屋上,蓬松的草屋顶上染上了一层银辉,徐徐吹来的夜风里带来了田野特有的清香。真是一个迷人的夜啊!

月色中的童心是如此可爱如此率真如此美好。

流年似水,一晃就是三十六、七年了。继康,想来你也该年近知命了,这么多年里没见过你,但只要一看到样板戏中李玉和,就会不知不觉想起你,还有那个银色月光下的一群"少年英雄".继康,不知那张成绩汇报单如今安在?你还记得上面写着"该生不但大力演唱样板戏,还积极排演样板戏,为普及现代京剧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这句话吗?你还记得知青小屋前那盏用红布包裹的桅灯吗?想起那段美好的岁月就让人高兴,不过高兴之余还让人心疼--一群生不逢时的孩子啊!

远离尘世的纷争,避开功利的逐鹿,和童真在一起,此生足矣。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徐尔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