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徐尔:插队岁月(一)
2009年02月25日 17:36凤凰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六 知青之歌

蓝蓝的天上

白云在飞翔

美丽的杨子江畔

是我可爱的南京古城

我的家乡

啊……

长虹般的大桥直插云霄横垮长江

威武的钟山虎踞在我的家乡

告别了妈妈

再见了家乡

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青春的史册

一去不复返

啊……

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

生活的脚步深陷在偏僻的异乡

跟着太阳起

伴着月亮归

沉重地修地球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天职

我的命运

啊……

用我们的双手绣红地球赤遍宇宙

憧憬的明天相信一定会到来

就是它,一首在当时弄得许多插青不得安宁的"反动歌曲".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才听到、看到它的。它叫《南京知青之歌》,作者南京知青任毅,因此歌被判反革命罪入狱,张春桥曾下令:迅速查清此人,予以逮捕。被判极刑后,许世友将军反对,作者关了十年,小命总算保了下来。

大约一九七0年后,同我一道在小学任教的卫琳问我,你有没有《南插之歌》。我说,我现在第一次听说世上有这么一首写知青的歌。这就好了。她说。

她告诉我,这是一首特别反动的歌曲,现在苏州查得特别火,听说上面来头很大。

我很庆幸总算耳朵帮忙,没有去瞎听。

放了学办公室内没有其他人,我问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她说,歌没有见过听过,听插兄说有这么一句反动歌词,"拖着沉重的脚步修地球。"其他就不知了。我们面面相觑,就这么一句活,怎么听也听不出反动的味道。

卫琳老高中生,女苏插,一九六四年下乡.早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可婚姻之事一直让她为难。磋砣岁月中,眼看花样年华一天天离她而去,却也无可奈何.她自视甚高,自嘲"搁浅",找本地青年吧,清高的她连想都没想过;找插兄吧,孩子、房子,日子怎么过,终身轻易一定,意味着梦寐以求的返城愿望落空;找苏州城里青年吧,男青年几乎都成了插兄,找亦难,她说留在城里的多是病残青年,难道去觅他们不成?

共同的命运便有了共同的语言,同病才相怜。是呀,插青一天到晚从天亮做到天黑,一到夜里两只脚像灌了铅一样,我说最多一次我连挑七天河泥,挑到后来脚步几乎迈不开,难道不是沉重的脚步。至于"修地球"更没反动的意思了,当时号召插青"铁褡柄上锄修根,一颗红心修地球"。修地球应是褒义词。难道说"轻松的脚步修地球"才不反动?难道说挑了一担沉重的河泥,脚步很轻松,很舒服,这才革命?真是不可理喻。

大家说得很投机,不时自我调侃。不知不觉天色暗下来了,我们的"反动言论"也发表得不少了,这才道别。

卫琳的消息很灵通,不像我们本地插青,寡闻。每次从苏州回来

说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抽出来"。这是命运攸关的大事,特别像她这样己到婚龄的苏插,更关心今后的走向。羞于启口,却不得不面对,一旦触及婚嫁之事,常常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不像我们本地插青,耍求不高随遇而安,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像只读过一.二年中学的苏插,不要求对方学历要怎么高,个人问题也易解决。

卫琳消息的来源大致有这几方面:一是从最高最新指示里去探微索妙;二是关心报纸上有关知青的言论,特别是诸如元旦献词一类前展性论述,以找出插青下一步新走向的可能性;三是去打听小道消息。当时小道消息特别多,听了让人不知所云莫衷一是。于是有家长一道参与,可怜的苏州插青家长,为了儿女的前程常常聚在一块,把各种渠道收集来的信息,过滤、思考以后再变成"马路消息"传到乡下,让乡下的子女免得两耳塞豆。

卫琳的消息有时让人激动,有时让人沮丧,有时让人如坠五里云雾。

有时说,最高指示只说"很有必耍",并没有说一辈子,这就有余地。因为老人家的话"一句要顶一万句"哩。

有时说,就像红军长征一样,总会有一批人牺牲,另外一批人则胜利到达陕北.我们这一代青年中,在乡下的这批人就属于"光荣牺牲",所以不耍去想了,反正想也没有用,还是听天由命吧。

后来"九.一三"事件发生,政变计划上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说。根据这一句话,以最高指示"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耍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耍反对"苏州"智囊团"认为:抽出来,没门。因你一抽,证明 "变相劳改"说法成立。

谁知,接下来马上来个多子女或独生子女插青上调。这是一个好兆头,看来情况在向好的方面变化了。更让人意料不到的好消息是"李庆霖上书事件"。老人家何等英明伟大,时刻关怀着我们,让插青"抬头望见北斗星,黑暗中迷路有方向"。尤其是看到一批批学生依然从城里下乡插队,让人的感觉是该轮换轮换了.

"上书"一事,是让插青刻骨铭心的事件,让我绕一下舌。李庆霖先生是知青崇敬的人物,他的"滚钉板式"告状是冒极大的风险。他让老人家知道轰轰烈烈背后的凄凄凉凉。不然怎么会有"无米"一说?有"今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并指示"统筹解决"。此后对知青的"钢性"政策变为"柔性"政策,把某些知青的不理智行为开始与社会背境生活境况联系起来思考。把上山下乡运动放到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政治气候之中思考.政策有了利好。对一些作贱知青的淫棍采用铁腕政策,农民们知道:知青是老人家派来的,不同于回乡青年。这让大家扬了一次眉,吐了一口气。

李先生的行为为大部队"冲出亚马逊"当了急先锋。可让人遣憾的他本人却落得一个悲惨下埸。"钦点"后的李先生忘记自己乃山野村夫,在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坛上自己犹如一只无头苍蝇,是一只让人操纵的小卒,你李老师大半世时间与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打交道,一觉醒来让你搞政治,风云际会之际,人家职业政治家都"很不理解很不得力"。你自以为有了 "丹书铁卷",可以挥舞狼牙棒。错矣,搞政治不是你平时处理学生间的吵架打人。你这个"冲头"自然是日本人进沙家浜--两眼一抹黑,上了贼船身不由己一路驶去最后沉没,受牢狱之灾。

李先生的人生就像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在球赛即将结束之际,双方打成0:0,此时板凳队员李先生上场,李先生罚定位球,一记漂亮的世界波把比分改写成1:0。球场观众为之痴狂,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欢呼,解说员激动得就差没喊万岁。

正当以为胜券稳操之际,补时二分钟时对方连下二城反败为胜。更要命的是,李先生得意忘形捅进一个乌龙球,李先生一下子从英雄变成狗熊。好在观众很快忘记乌龙球,记住了那粒香蕉球.

言归正传。

此时卫琳的对象也有了着落,小伙子六七届本科学医,不过人在新疆工作。终于,年近三十的她一颗漂泊的心灵找到了家。

我为她高兴。也希望早日返苏。

盼星星盼月亮。苏州又传来了消息,据说在一次有关知青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针对是否让知青全体返城,邓小平说"这个后门你们不开我开。"卫琳说的时候眉飞色舞,特别激动,我们听了一颗心已跳到喉头口。

但是这个消息是不是空穴来风又一个小道消息呢?我们四处打听,只见大家都在这么传。看来插青真的有盼头了

很快全国各地知青开始了"胜利大逃亡"。从现在披露的材料

知道,小平同志是这样讲的: "现在搞的上山下乡,不是个长期办法,农民不欢迎嘛!城市人下去实际上形成同农民抢饭吃的局面。我们第一步应该做到城市青年不下乡,然后再解决从农村吸收人的问题。"

知青开始了大返城。

插队十五年后的一九七九年,卫琳终于可以以城市户口的身份准备进入心仪已久的神圣的婚姻殿堂。此时她己经三十四岁。

接下来又是遥遥无期的等待,盼望那位白马王子早早返苏。

这就是许许多多女老苏插的命运,书读得多眼界高要求高,"搁浅"也多,一个不按理出牌的时代,真不知书充实了她们的生活,还是妨碍了她们人生。多读书好呢?还是少读书为上策。

卫琳人生的良辰美境在引颈长盼中慢慢消逝,一个个春风秋月

的夜晚,小河边的茅草房内,昏暗的灯光下白色墙壁上经年是那个影单形只的身影,十几年来伴随着青春的孤独,体内的荷尔蒙只能化作滚烫的文字飞向天山脚下;或者,一遍一遍捧读着远方来信,让那颗驿动的心找到一了支点,打开一扇渲泄情感的阀门。

农村版的"知青之歌"结束了,城市版的"知青之歌"又唱响了。农村的小路是曲折的,城市的马路亦不平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徐尔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