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间计溯源:这一说法的史料根据是什么?
2008年11月11日 13:37凤凰历史专稿 】 【打印

后金对袁崇焕的反间计记载的原始资料是以下两条:

“二十九日,遣杨太监往见崇祯帝。杨太监以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告明崇祯帝。遂执袁都堂,磔之。”(《满文老档》962页)

“先是。获明太监二人。令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违海监守之。至是还兵。高鸿中。鲍承先。遵上所授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悉记其言。○庚戌。纵杨太监归。后闻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主。明主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锦州总兵祖大寿大惊。率所部奔锦州。掠夺民物。毁山海关而出。”(《清实录》第二册,《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五81~82页)

这两份资料各自记叙的都不是全部,需要合在一起看才算相对完整。尤其是《满文老档》,如果没有《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以下简称《清太宗实录》)作为注释,根本就看不出说的是怎么一回事,然而,它又是清方正史关于反间计最早最原始的记载。而《清太宗实录》成书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之前曾经过顺治六年、顺治九年、康熙十二年三次修纂,之后又经过雍正、乾隆时期的校订和删改,于乾隆四年十二月最终写定,与满清官修《明史》刊行的时间相距无几。

本文所引的《满文老档》是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注,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的版本,翻译的底本是乾隆年间照无圈点老档重抄,分别用规范后的新满文音和老满文原档字体抄写的音写本和照写本。《清太宗实录》是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雍乾本,也即雍正年间校订、乾隆四年成书的版本。

以上是不是关于整个反间计的全部记载呢?答曰:非也。据李霨《内祕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墓志铭》,范文程曾经在遵化献内容不详之密计,“是时,明宁远总制某将重兵居前,公进秘谋,纵反间,总制获罪去。”然而这段记载十分模糊,既不知密谋的内容,亦不知谋害的对象,仅以“宁远总制”代之。

“天聪三年冬,(范文程)从跸入蓟门,克遵化,将偏师谕降潘家口、马栏峪、大安口凡五城,皆下之。是时,明宁远总制某将重兵居前,公进秘谋,纵反间,总制获罪去。我师之在大安口者,敌兵围之,公以火器进攻,敌败,围乃解。太宗自将临永平,留公守遵化,攻者甚锐,我前锋势稍困,公突围力战,拔之而归。上嘉其功,授三等阿达哈哈番,信任益笃。”(《内祕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墓志铭》)

这一句话出现得很突兀,按时间算,应该是在“谕降潘家口、马栏峪、大安口凡五城”之后,在“我师之在大安口者,敌兵围之,公以火器进攻,敌败,围乃解”之前,也就是遵化之战前夕。和反间计发生的时间对不上,当时的袁崇焕尚且没有赶到蓟门,不可能在他们的目标范围之内。

真正认为范文程献反间计谋害袁崇焕的是黄宗羲为钱龙锡写的《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铭》。然而叙述多为附会,把皇太极误为“太祖”努尔哈赤,且成文的时间远远晚于《内祕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墓志铭》,也晚于《清太宗实录》,有没有受到以上二者的影响亦未可知。

这几条记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范文程在遵化献反间计,在北京城下由高鸿中、鲍承先(或者还有宁完我)执行,并最终促使明朝朝廷逮捕及凌迟袁崇焕,事情看起来非常简单明晰。其后出现的各种史书,比如《明通鉴》、王先谦《东华录》等,多照搬《清太宗实录》的记载,在史料上没有更多的进展。然而事实是否如此,仍然很成疑问。单纯从史料记载上看,存在以下一系列简单的疑点:

其一是这些记录之中,最原始、成文越早的资料越是语焉不详,如《满文老档》、《内祕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墓志铭》;而详细完整的叙述则出自《清太宗实录》、《明史稿》、《明史》这些完成于康熙年间增删于乾隆年间的史书,当时距己巳之变已经过去了上百年。

其二是史料记载本身存在严重错误,比如《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铭》认为己巳之变接受范文程献计的是努尔哈赤,而那时努尔哈赤已经死了三年;又如《清太宗实录》说祖大寿逃归山海关的时间比袁崇焕被凌迟还晚,明显把袁崇焕被凌迟的时间从崇祯三年九月提前到崇祯二年十二月袁崇焕被逮后的数日内,其简单和臆测的程度甚至超过一般的笔记野史。

其三是清方正史有编造的痕迹,《清太宗实录》记载两个太监回来的时间分别是十一月二十二和十一月二十九,又记载后金同时欺骗了两个太监,即反间计是在第一个太监回来之前即二十二日之前发生的,但是记载中对太监编造的谎言的内容却存在二十二日之后的事,很显然那段记载是事后编造,同时,该段记载正是反间计的核心内容。

其四是除去史料记载中错误的部分,可以剩余的十分有限,且都在最初的史料《满文老档》记载的范围之内,可以说《满文老档》就是反间计记载的唯一源头,仍然是孤证。

另外,明朝关于反间计的核心事件——太监向崇祯告密的内容记载少之又少,只存在于《石匮书后集·袁崇焕传》,这篇传记所载多传言风闻,并且有严重错误,失真的可能性很大,关于两个太监的记载并不能证明实有其事。反间计作用于太监,再由太监作用于崇祯,整个过程缺乏实证。

反间计作为一系列的事件,无论在后金还是明朝都需要很多步骤才可以起到作用,首先献反间计的是否范文程,与反间计有没有起到作用不相关;而皇太极是否有以反间计谋害袁崇焕的意图则关乎动机;后金是否有以反间计谋害袁崇焕的机会,是否有以反间计谋害袁崇焕的能力都受限于客观实力;是否确实进行反间计正是史料真实性的关键。

明朝方面,太监在被关押时候是否被灌输过错误讯息;他们是否曾向皇帝进言;如果进言,所说是真实情形还是反间计内容;又能在什么程度上影响皇帝判断;即使以上都成立,能否对袁崇焕下狱起作用;能否对袁崇焕定罪起作用。--以上每一个环节的发生率都不是百分之百,反间计若存在,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也就很值得商榷。

——最终的问题:反间计存不存在,就是本人探讨的目的。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长平长恨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