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南下干部”纵队组建的历史语境
2010年01月08日 15:32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山东各区党委接到华东局的指示后,进行了积极的动员宣传与筹划。各县区委均召开了干部大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抽调干部随军南下的指示和有关文件决议,进行广泛的政治思想动员与教育。1948年12月,渤海区组建了华东局首批南下干部大队,并部署到华东局党校益都县王岗村一带。1949年1月中旬,华东局党校在王岗村举行了开学典礼,对先期到达的约三千南下干部进行了短期培训,这对动员干部南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发出了《中央关于军事形势和准备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要求“华东、华中调动集中及训练一万五千干部的工作,应立即动手去做,并于2月底在徐州集中待命。”[7]于是,华东局部署下的各战略区的一万五千名南下干部队伍陆续集中到临城(今山东薛城)一带,并按照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指示,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

全体南下干部到达临城后,作为华东局党校的学员,集中进行了整训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关于批准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的指示》、《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约法八章)》、《中共中央关于接受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对“自由资产阶级”及“开明士绅”的政策的指示》等文件和决议。通过临城的学习集训,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顺利接管好南方新解放区的各项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由于“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的组建是按照区、地、县的建制整套抽调,因此,为统一管理,“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律穿军装,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胸章,实行军队编制,在组织上完善了管理工作。之后,“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开赴南方各解放区支援政权巩固与建设工作。

四、“南下干部”纵队的历史贡献

“干部南下”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执行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它承载了“南下干部”纵队在全国解放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各个批次的“南下干部”纵队所面临的形势与工作任务多有不同,即使同批次的“南下干部”纵队的具体工作也不尽相同。在党中央决议指导下的第一批“南下干部”——“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中,例如就有部分干部因随军筹粮,于是先期南下;“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支队和三支队部分干部被分配至浙江,负责接管工作;“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二支队和三支队部分干部负责接管了上海,并筹办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而“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四支队则被分配到苏南地区开展建设新政权的工作[6]。但无论是在随军筹粮、支前土改,还是在城市接管、剿匪反霸、发展经济等保卫革命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南下干部”纵队无疑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南下干部”纵队都经过了政治思想与组织的学习与培训,他们进入南方各个地区开展各项接管工作,皆进行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例如在1949年上海市的接管工作中,“南下干部”纵队先在丹阳进行了集训,制定接管方案。 5月28日,简单举行了接管国民党市政府的仪式,中共上海市委与接管会即开始办公。到6月2日,在短短数天之内,上海市国民党政权下的警察、党务、行政等各个部门单位均顺利被中共接管。整个上海市政权的接管工作高效而稳健。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商店照常营业,工厂复工,水电未停,人民生活也未受到严重影响[8]。当时,很多敌对分子狂妄叫嚣着:“共产党打得下上海,但是管不了上海”的预言也随即迅速破灭。

“南下干部”纵队的历史功勋不仅表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更体现在新政权的建设时期。“南下干部”纵队与南方的当地人民融为一体,忘我奋斗,他们对南方,尤其是大西南地区新政权的巩固与建设都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仅在湖南,来自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和东北等各老解放区近一万五千名的党员干部、共青团员于1949年7月至1950年6月间,先后从北方各解放区南下进入湖南。从北方到南方,交通不便,碾转数千里,历经艰辛,或有干部因散兵游匪袭击而牺牲,出师未捷身先死。入湘以后,“南下干部”纵队又面临语言不通,环境且差异的诸多不便。然而,“南下干部”纵队凭借坚定的革命信念与意志,呕心沥血,在湖南的接管与建设工作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功勋。入湘之初,“南下干部”纵队分赴各地开展接管建政,清匪反特,巩固政权成为首要任务。三湘尤其是湘西,情况复杂,土匪如毛,很多干部在剿匪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9]。与此同时,“南下干部”纵队迅速展开筹粮支前,土地改革,培训干部、恢复生产等工作,巩固了新生的革命政权,赢得了湖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信赖。形势稳定下来之后,“南下干部”纵队即把湖南当作第二故乡,为三湘四水大地奉献着宝贵的青春与全部的心血和智慧。50年代治理洞庭湖,60年代数百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大规模钢铁工业建设,70年代的湘黔、枝柳铁路三线建设,80年代以来的湖南改革开放等等,无不凝聚着“南下干部”纵队智慧的心血,包含着他们的辛勤汗水与无私奉献[10]。即使现在,仍有一些“南下干部”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发挥着“余热”。

总之,全国解放战争历史语境下的那些年富力强的“南下干部”,大多都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如今,近六十年的风雨历程过去了,当年随军南下的干部大多已经年逾花甲,甚至已经作古。“南下干部”也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然而,“南下干部”纵队那种不畏艰险、敢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品质,已化作一座座高风亮节的丰碑,必将永远铭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们奋进。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闫峰 王兆辉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