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越自卫还击战想到的几个作战指导问题
2009年02月16日 19:14凤凰历史专稿 】 【打印所有评论0

 

尽管战场总兵力我军占却对优势,但仍觉不够用,不得不一再增兵,处于进攻地位的我军反而时时感到被动之感。第三,地是死的,人是活的,我攻占死的可以调动,抓住活的,收到占地歼敌的双重效果,如果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有生力量是活的,位置可以变动,数量可以增减,聚散更是无常,敌人可能摄于我强大而后退,分散,躲避我进攻锋芒,我作战空间限定在边境地区数十公里纵身范围内,敌人向后退了我不能躲,敌人不上来我打不着,敌人分散了我也难以抓住,有劲使不上。我在高平的确着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先后投入了十多个师,反复散网搜剿。敌在该地区没有必守的重要目标,数千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仅有一个多师的兵力分散打游击,而位于太原的敌主力部队却在圈外观望,不与我交战,致使我始终未能得到大量歼敌的机会。相反,我以攻占某些重要的确为主要目标,就不仅有了用武之地,还使敌人欲退不能,迫使敌人上钩。就范。我将进攻的矛头指向凉山,敌人不仅在该地部署重兵防守,而且还从纵深派兵增援,这就为我攻城歼敌造成了重要条件。由此可见,以攻占敌重要地区为主要目标,不仅使作战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而且攻占敌重要地区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是统一的。况且,这种对敌有生力量的消灭是随着地区的重要而增值的。如果不能攻占凉山这样的重要地区,我即使在其它地区再消灭他几万人,对于恶霸尤其是无赖的越南当局,也不会感到特别痛心。因为他尚有较大的战争潜力,尤其是人力资源并不匮乏,对世界舆论也不会产生重大反响,两伊战争打了多年,双方都说每次战役消灭多少兵力,人们对这种掺了大量水分的战争宣传听腻了,不感兴趣了,而一旦某个重要地区被攻占,则立即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把它作为判断战争形势的主要依据,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二、 把握作战进程,不应自恃力量雄厚、忽视“顶点”效应,而应适时攻防转换,见好就收

所谓顶点效应,对于进攻者来说,就是它的优势在作战中能保持或增长到最大限度的时刻,这个时刻就是进攻的顶点,超过“顶点”再继续进攻,“所得到的就不是新的利益,而是耻辱了”,这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阐明的一个重要论点。它揭示了战争中普遍存在的一条客观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条规律并没有多么深奥的哲理,也不难被人们认识和掌握。但中外战争史告诉我们:正确认识并运用这条规律引导战争走向胜利的明智之士不胜枚举,违背这条规律遭受惩罚而导致战争失败的也大有人在。我军重视“顶点”效应的传统,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问题是面对较弱的对手,在自卫还击作战的局部战争中,我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供使用,战争的时间、空间规模有限,因而人们对“顶点”效应就不如过去那么看重了,其实,这正式在局部战争战略知道上令人忧虑的所在,一次战争的“顶点 ”效应是由该战争所进行的战役或战斗的”顶点“效应累计而成,但局部战争的“顶点”效应往往就是一次战役,甚至是一次战斗的“顶点”效应。对这一次战役战斗的顶点效应处理的不好,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千古遗恨。那种认为国家大,战争潜力雄厚,打局部战争可以忽视”顶点“效应的想法,显然是有害的。怎样正确处理局部战争的”顶点“效应?我认为:第一,不能轻敌,要正确估计敌我双方的作战能力,做好应付困难局面的准备。即使我力量占优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也要进行周密细致,扎实充分的准备,1979年春天进行的那场战争,我军在战前较短的时间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弯子转的太急,准备又是仓促的,不够充分的。

尤其是部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轻敌情绪未能及时克服,这对后来的作战影响很大。许多同志对敌人二十多年来基本没有停止过作战的现状认识不足,对敌人进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军相结合的体制,采取分区防御,凭险固守与分散游击相结合的作战特点认识不足,对在敌性异国作战可能遇到的困难认识不足,对我军的作战能力认识不足,反而认为敌人不堪一击,我大军压境,一扫而过,准备“包饺子”,“吃肥肉”,反而把注意的中心放在防止敌人逃跑上。高平地区作战,我将两个军的主力用于迂回穿插,断敌退路,只是正面攻击兵力不足,为了防止敌人逃跑,正面攻击又采取了平分兵力,处处攻击的部署,好像我军的机动能力,攻击能力,保障能力都很强,根本不存在“顶点”问题。纸袋战斗打响前,军委指示要打大仗,打恶仗,部队才有所警觉,但调整部署已经来不及了,大的结果,高平地区我军兵力由X个师逐渐增至X个师,作战时间由原定的X天逐渐增延至二十八天,亦未能达成速决全歼的目的。高平的确作战的“顶点”效应,不仅是延长了高平地区的作战时间,而且由于大量兵力被牵制,也影响了整个还击作战的进程。

这个教训是深刻的。第二,审时度势,量敌用兵,注重作战效益,从总体来看,我强敌弱,“杀鸡用牛刀”,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物资保障比较充分。但由于部队多年未打仗,许多指挥员包括高级指挥员,对作战物质的消耗补充心中无数,计划不周,加之运输保障跟不上部队浪费现象严重,往往到了战斗的节骨眼上,出现缺粮少弹的状况,降低了作战效能,另一方面,对初上战场人员的体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心中无数,赋予任务多从需要出发,较少考虑实际可能,不善于适时组织部队调整,把握进攻的节奏,也是使一些部队作战效能迅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许天文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