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原广东省军区副参谋长)
为了认真吸取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经验教训,广州军区在各参战部队自下而上进行作战总结的基础上,于1979年10月至1980年7月,采取作战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分五批将团以上的干部集中在一起,围绕十多个典型案例,让参战部队的干部现身说法,与会人员进入情况,设身处地进行研讨评议,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大家感到,这次自卫还击作战,我军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部署,广大指战员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英勇顽强,敢打敢拼,打出了国威,军威。胜利完成了保卫边疆,惩罚、教训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的光荣任务,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同时也应看到,部队二十多年没有打仗,广大指战员尤其是基层指战员缺乏实战经验,一些中高层指战员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囿于传统战法,思想不够解放,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在作战过程中暴露许多问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利的教训,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都是十分宝贵的,都应认真记取,我作为军区机关的一名参谋,曾随部队入越参战,又参加了五次作战交流会的全过程,耳闻目睹,感同身受,获益匪浅,有些经验教训将相伴终生,永远不会忘记,在国防大学学习期间,我有幸接触了一些过去难以触及的资料,的到学校领导、教员的教诲、启发,使我对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毕业前夕,我就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作战指导问题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毕业前夕,我就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作战指导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期盼得到批评指教。
一、 确定作战目标,不应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应以攻占重要地区(有战略价值的政治。军事、经济目标所在地)为主。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区为主要目标”,这是我均在革命战争年代取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但自卫还击作战,不同我军历史上所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甚至也不同于五十年代所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战争的政治目的很有限,1979年春天进行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目的是打击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气焰,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因此,这次战争对越南是“教训式”的,“惩罚性”的,目的很有限,为了达到这个有限的目的,作战的确被限定在与我接壤的越境内浅近纵深;参战的主要是陆军各兵种和民兵,空军不过境飞行;作战时间是15到20天。我国与越南陆地边境已划定,没有陆上领土争端,不需要占一块地盘作为谈判的筹码,但为了达到“教训”“惩罚”的目的,又不能不把攻占越方某些重要地区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这是因为:第一,以攻占重要地区作为主要目标,能对敌产生重大的压力,在国际上也能产生重大的反响,有利于达成作战的政治目的。凉山是越北重镇,省会 所在地,距边界线不过二十公里,有铁路、公路通往首都河内,向来被越南是为首都的门户,战略上具有重大的价值。3月4日,我军攻占凉山,越南当局极度恐慌,第一军区前指仓皇后撤,克夫机场紧急疏散转移,并宣布全国总动员,从南方急调部队加强河内外围防御。而在此之前,我虽占了越北十多个县城,歼敌数万,越南当局尚能沉得住气,还叫嚣要打第二个边府战役,让中国军队尝一尝失败的滋味。
我军占领凉山,对世界舆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国际的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说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没有做到底的事,让中国人做到了。中国人有决心有能力说话算数,以自己的行动戳穿了所谓“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神话,凉山的攻占,大长了中国人民和军队的志气,大灭了霸权主义的威风,对世界反霸斗争也是巨大的鼓舞和支持,监狱这次自卫还击作战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国政府随即于3月5日郑重宣告从越南撤军,攻占凉山,成为这次作战胜利里的主要标志。第二,以攻占重要的确为主要目标,任务明确,指标过硬,便于组织计划和协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发挥进攻作战的综合效能。
敌重要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政治。军事。经济设施的现状。我比较容易了解,并且不会发生多大的变化,这种可知因素多,可变因素少的情况,便于我对作战进行筹划和指导。一旦确定了攻占的具体目标,也就确定了作战力量和作战目标的相对位置,有利于各种力量的协同配合,保持作战重心的相对稳定,就能够使战争机器的各个部件正常运转,增大作战的整体效能。相反,如果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由于敌人的狡诈和可变性大,作战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要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的确捕捉目标,抓住战机,这不仅对组织计划带来许多困难,增加作战实施的难度,而且弄不好还会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丧失作战的主动权。高平地区作战,敌人以部分兵力守点卡口,主力化整为零,变军为民,行踪诡秘,我一些主力部队沿着交通线被拉来拉去,寻机歼敌,表面上看似乎占据了主动,实际上是疲于应付,不但战果不大,稍不留神便被敌人咬一口,遭受不小的损失,另外还有大量部队用于交通线和战场外沿的警戒和防御,不能直接投入进攻作战。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
作者:
许天文
编辑: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