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革新的历史定位:张居正是其继承者
2006年11月20日 17:33光明日报投票数: 顶一下
相关Tag

明代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明太祖与明成祖的创制时期,即明人所称“二祖之制”时期;二是明仁宗至明武宗的守成和腐败时期;三是嘉靖至万历初年的变革自救时期;四是张居正死后至崇祯自杀的失控衰败时期。对于第一、二、四阶段的明史,学界没有太多分歧。但对于第三阶段,学界的认识各有不同。传统的观点是:在论及正德、 嘉靖之际的所谓杨廷和“新政”和万历前十年的“张居正改革”时,一味强调嘉靖将近半个世纪的黑暗统治,过分抬高张居正改革。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嘉靖革新”这一概念,并认为这是明代在第三阶段的核心变革时期,而在永乐以后的明代历史中,也只有嘉靖前期才具有强烈变革的要求和从事革新的诸多条件。 

嘉靖革新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一、特殊的皇位更迭形成了全新的君臣关系,使革新具有可靠的政治保障。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于而立之年暴亡,因其绝嗣而采取变通办法选择其堂弟、藩王朱厚熜即位,是为世宗。在世宗登基后,杨廷和等朝中旧臣强迫世宗改称伯父即武宗之父孝宗为父,伯母即武宗之母慈寿皇太后为母,变其生身父亲兴献王为叔父,生母为叔母。对于这一不近人情且无法律依据的主张,十四岁的世宗予以严词拒绝,并以退位来表示自己的决心。一些中下级官员如张璁、桂萼等人则支持世宗的合理要求,这样便出现了“大礼议”。争论的结果是以杨廷和等旧臣的失败而告终,世宗趁势清除旧臣势力,确立了与张璁、桂萼等“大礼新贵”的政治互信,重建了嘉靖政坛新的人事格局。这是自永乐以后明代历史上最彻底的一次君臣更迭,本身就是一大显著变局,必然引发政治变革,并为嘉靖革新确立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了推行全面革新的政治条件。 

二、新君新臣都有充分的自信和强烈的变革意识。作为藩王入即皇位的世宗,要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树立自己的新形象,就必须进行变革,清除积弊。作为张璁、桂萼等新进之臣,也只有像议大礼那样协助世宗,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效地打击旧势力,确保政局的稳定。世宗以孝宗之侄的身份君临天下,宣告了孝宗帝系的彻底断裂,对嘉靖政治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世宗完全可以不因父死子继而对孝宗诸帝的因循败政再三回护,使世宗君臣对孝宗统治的理智反思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世宗以特有的自信赢得了大礼之争,清除了自恃“拥立”之功的杨廷和集团,疏远了慈寿皇太后,拥有了政治主动权,具有了极大的自信和革新的勇气。这样,世宗和张璁等人就能够突破杨廷和等人沿用惯例仅以世宗即位诏书革除武宗朝弊政的模式,而将革新对象从正德扩大到百余年前的仁宣时期甚至永乐时期,如此才能厘清弊政源流,有效清除积弊。为了否定守成君主的败政行为,世宗君臣全力维护洪武祖制的神圣性,而效法祖制的做法确实较好地解决了革新与继承的关系,确保了变革的顺利进行。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田澍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