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遗:别让人家抢先才着急
2006年10月27日 10:35光明日报
相关Tag

●应有前瞻和统筹意识●边疆和共存文化优先

10月8日,专家证实韩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东医宝鉴》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韩医申遗进入正式程序。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大教授陈勤建表示:“学术界很早以前就证实了《东医宝鉴》一书是根据中医内容重新整理编写的,它的根在中国。从理论上说,将《东医宝鉴》申遗就等同于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因为此书将中医针灸等重要内容都体现了。”

这一消息再一次刺激着国人的神经。“韩国这样做了,将来我国中医申遗的唯一性体现在哪?”陈勤建痛心地表示,在此之前,中国已有多项文化遗产被他国成功申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端午祭。

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启示

2005年11月底,韩国端午祭申请“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成功,引起国内舆论的极大关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著名民间文化研究学者白庚胜和好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一道,今年6月专程到韩国去看他们的端午节是不是和国内有所不同。

白庚胜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韩国的端午节具备中国健身的基本属性。他们把爱国主义人物换成了一个韩国人;因为韩国没有大江大河,所有他们没有大规模的龙舟比赛;而且韩国过端午节的城市有十多个,江陵绝不是韩国唯一过端午节的地方。不同的是,韩国人把萨满教的信仰添加进了端午节,韩国在申遗中特意突出这点,给人的印象是韩国的端午和中国的端午不一样。但从本质来看,中韩两国端午节的基本架构是一样的。它们都是通过锻炼、饮食、文娱活动、杀五毒等来为梅雨季节的到来做准备。”也就是说,韩国的端午节和中国的没有本质差异。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赵书认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和自然遗产的独有性是有区别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既受外来文化如印度佛教、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影响,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所以这些国家在中医、时令、姓氏、宗教等方面与中国有相应的共存文化。

共存文化很容易成为相邻国家申遗竞争的焦点。中国周边很多国家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他们在天然及有形文物的申遗上并没有优势,因此,瞄准无形文化遗产就成为其行之有效的申遗策略。越南把雅乐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把皮影戏申遗成功,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用的都是这个策略。在申报这些无形遗产的时候,这些申遗国家又特别突出其具有地方特色之处,强调其不同于中国相应共存文化的一面。这样做是因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之一就是独特,即“申报项目自身价值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

“类似这样的申遗,可以说是在有策略地争夺共存文化的阐释权、所有权。”白庚胜说。

我国申遗力度亟待加强

在越南雅乐申遗成功后,韩国雅乐也计划申报。我国著名演奏家杜次文沉痛地说:“作为雅乐的发祥地,中国的雅乐是喑哑的。”显然,我国的申遗还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很多时候都是被迫迎战,缺乏主动性。

我国申请成功的遗产总量虽大,但与我国所拥有遗产的总数量却极不相称。目前我国已经申请成功的世界遗产有30余项,排在世界第三位。但这个数字和我国所拥有的遗产价值、数量相比还差很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专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申报战略不当,申报的多是内地遗产。相比较而言,共存文化遗产、边疆文化遗产等申报更具紧迫性的遗产不太受重视。但实际情况是,如果周边国家抢先申报了,我们就会很被动;而内地遗产晚申报几年,也不会有被别国抢先申报的问题。

申报层级和渠道单一。国内申报在思想意识中把各种遗产分了轻重等级,重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而不重视口头文化和文化景观遗产等的申报,致使我国的申报基本上挤在几个固定的遗产项目上,其实各种遗产是一律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之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规则的限制。教科文组织在评选遗产时遵循的原则是:每个国家在某一遗产项目上每两年只能申报一个,而不考虑各个国家的大小、人口、历史文化特点。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半在中国,而目前,中国却必须与其他所有国家一样,在规定周期内按规定数量申遗。按照这个规则,如果我国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518个项目申报完毕得花几百年的时间。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杜冰 谢文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