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1988年在贵州毕节试验可持续发展
2006年10月18日 09:28
相关Tag

据竹园乡乡长介绍,农工党还为当地引资建校、捐资助学、捐赠医疗器械和药品、培训老师和乡镇干部、给村寨配备图书室,引进芦笋、泰国香草根等优良品种和经济作物,建立农业示范基地。

“在竹园乡,连没上学的放牛娃都知道农工党。”这位乡长说,农工党在竹园乡作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他们每年都会组织党员下来三到四次,与当地居民交流,捐赠钱物,现场为群众义诊、培训农业技能。

2004年,农工党结束了对竹园乡的集中扶贫,转向大方县最偏远的星宿乡。在继续进行科教文卫扶贫的同时,农工党开始了另一项扶贫试点:1+1养牛帮扶计划。由农工党负责联系引进资金,乡镇成立办公室,每年选择100户农户,为其购置一头牛,一年后所产牛犊无偿送给另一户农户饲养,老牛归第一家农户所有,以此类推。

大方县政协的一位负责人总结说,农工党充分发挥了其党员在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特长,具体帮扶方式分为两种:基础建设方面发挥纽带作用,引进资金;个体帮扶方面则自掏腰包。

2005年年初,当大方县总结农工民主党定点帮扶的成就时,该县县长明确表示大方县在帮扶的10年中,获得了全方位的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农工党的代表表示:大方不脱贫,农工党不脱钩,脱了贫也不断线。

民主党派各显神通

1988年,从胡锦涛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对毕节脱贫和发展进行指导之时起,在毕节这个极度贫困的喀斯特岩溶地区,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肝胆相照、携手共同攻克发展难题的探索就开始了。

70年前,当长征的红军走进毕节这片乌蒙山区腹地时,这里还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烟稀少地区。半个世纪后,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再次走进这片土地时,这里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无限制的平面垦殖使石漠化程度不断加大、耕地破碎、植被稀少,陷入越生越多、越多越穷、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



   编辑: 傅泗航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