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研究 > 正文 |
|
相关Tag | [袁世凯] |
近日,河南项城市政府宣称,要投资6500万元对袁世凯旧居进行维修保护,为此,市里动员各单位职工捐款。记者从当地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普通工作人员要求捐100元,副科级200元,正科级500元,副处级1000元。此举在当地引发争议(《北京晨报》11月21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笔者在网上留言中看到的似乎不是网友对项城市政府“强制捐款”的批评,而仍停留在“该不该修复袁氏旧居”的争论中。有人说,“袁世凯是什么东西,凭什么要纪念他?”还有人质疑,“为一个卖国贼修缮旧居,意义何在?”
袁世凯也算是一代枭雄,他的功过是非远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作为历史人物,他的一生,也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卖国贼”就可以概括。长期带有偏见的教育只让我们看到作为“窃国大盗”的袁世凯,却没有把他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比如说,20世纪初袁世凯关键时刻的倒戈一击,迫使清帝退位,就是推翻满清、实行共和的最重要一步。他的所作所为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当时,仍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并且,他也因此而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此外,对于袁氏旧居,即使不是历史人物的故地,作为单纯的明清建筑,也有很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也应该得到修葺和保护。不问青红皂白,就因为他的主人“根不正苗不红”,就要将他居住过的地方打入“死牢”———恨乌及屋,有这种观念的大有人在。而最著名的,非西楚霸王项羽莫属。为了宣泄心中对秦王暴政的不满和愤怒,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或许,项羽是想借此与秦王朝划清界限,但是,项羽也因此成为千古文化罪人。令人忧心的是,后人并没有因此而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文革”期间,为了所谓的“反封建”、“割资本主义尾巴”和“破旧立新”,多少名胜古迹、文化遗产惨遭毒手。即便到了今天这个开放的年代,历史文物仍然不可避免继续存在被“政治化”甚至“阶级化”的危险。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文物工作者在番禺发现了两座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建筑,其建筑水准和历史价值可圈可点。可是,就是否应该申请为文物,有关部门却颇为踌躇,原因是房子的主人――李辅群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我很赞成南方日报社评论员潮白先生的观点,假若以彻底“革命者”的观点,不仅故宫要拆除,历史上一切沾染了剥削者、卖国者印记的文物,都应该被毁灭。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恐怕,我们的历史将变成一片空白。
人是人,物是物,修复袁氏旧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为袁世凯“歌功颂德”。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这是历史学家的事;而对袁氏旧居的修葺,则本着的是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维护。(江西教师)
作者:
林金芳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