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揭秘:哪位元帅一生中创造了最多的“军事之最”?


来源:党史纵览

他在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创造了我军历史上多个之最。

担任我军最早的参谋长

南昌起义失败后,刘伯承乘船经香港到上海,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派他和吴玉章等同志到苏联学习。刘伯承先后进入莫斯科步兵高级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初,刘伯承回到上海,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参与策划全国的武装暴动。早在1927年5月,中共中央军事部就设有参谋长,由聂荣臻担任,而南昌起义后由刘伯承任参谋长的军事参谋团,也是我军总参谋部的前身。

我军正式设立总参谋部是1931年11月,根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在中革军委之下设立总政治部、总参谋部、总经理部、军医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叶剑英担任总参谋部部长(次年改为总参谋长)。这是我军第一次设立总参谋部。

1932年10月,刘伯承接替叶剑英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1933年2月至3月,刘伯承协助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指挥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刘伯承因反对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被降为红五军团参谋长。同月随红五军团参加长征,担负艰苦的殿后任务。黎平会议后,刘伯承被调回中革军委,恢复红军总参谋长职务。1935年1月兼任红军军委纵队司令员,后军委纵队改为中央纵队,仍兼任司令员。刘伯承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巧渡金沙江。5月,刘伯承任红军先遣司令,率部为全军开路,6月强渡大渡河,随后,中央红军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政治野心恶性膨胀,公然另立“中央”,刘伯承和朱德等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进行了坚决斗争。张国焘对此怀恨在心,10月,免去刘伯承的总参谋长职务,将其调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地区会师,刘伯承任红一方面军(后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1936年12月,为了实现全国红军的集中统一指挥,开创全国革命军事斗争新局面,中共中央决定扩大中革军委组织。12月7日,中革军委以毛泽东等23人为委员,以毛泽东等7人组成中革军委主席团,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任红军总司令,张国焘任总政治委员。刘伯承为中革军委委员、总参谋长。

担任中央军委第一任编译科科长

1930年8月,刘伯承从苏联回到上海后,还担任过中共中央军委编译科科长。由于秘密工作的需要,他身穿灰绸长衫,戴着墨镜,手执纸扇,以“林直木教授”的身份开展工作。在周恩来领导下,他和从苏联归国的左权、叶剑英、傅钟、李卓然等一起,翻译苏联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政治工作条例和苏联军事论著,译成后发往全国各苏区,供红军作战和训练参照使用。

要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完成这些翻译任务,真是难上加难。为了躲避特务监视,刘伯承4次搬迁住处。当时资料缺乏,连一本《俄汉辞典》都不易找到,但刘伯承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据刘伯承当时的妻子吴景春回忆:“伯承同志在上海工作非常苦的。白天到外面联络工作,到闸北等地讲军事课,夜晚用黑布罩起灯光,用他仅有的一只眼睛,一字一句地翻译俄文,常常干到天亮。”当时在军委特科工作的聂荣臻回忆:“到军委工作不久,我和刘伯承、叶剑英、傅钟、李卓然等同志一起,商量翻译条令的问题,周恩来同志对此也很赞成。当时江西前线不断传来我軍胜利的消息。我们认为翻译一本苏军战斗条令和政治工作条例,对前线会有帮助。伯承、剑英、傅钟、卓然同志都是刚从苏联学习回来的,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俄文基础,所以,组成两个摊子,由伯承、剑英同志负责翻译步兵战斗条令;由傅钟、李卓然同志负责翻译政治工作条例。军委从各方面给予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两本书翻译出来了,并送到了各根据地。这就成了我军的第一个条令和条例。”

1932年8月,刘伯承和左权等翻译了苏联红军的《军语解释》,这是我军第一部译自外军的军语专著,对于红军的正规化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当时,针对红军主要沿用旧军队军语的情况,为纠正旧军队遗留在红军中的不平等称呼,刘伯承为各种各样的人员规定了新称呼:军官改叫指挥员,士兵改叫战斗员,传令兵改叫通信员,伙夫改叫炊事员,马夫改叫饲养员,挑夫改叫运输员……这些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在前线指挥打仗的同时,一有空隙就写作或翻译军事著作。1941年,八路军总部送去一部《合同战术》译稿请刘伯承校订。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残酷最艰苦的阶段,几乎天天打仗,与刘伯承一起校订该书译稿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就是在此期间牺牲的。一年后这部译著校订好并复印,刘伯承在评序中写道:“这本书在校正中经过三次反‘扫荡的作战。”194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冀鲁豫前线记者关于刘伯承校订补译《合同战术》下部的报道:“权威军事家刘伯承将军顷在戎马倥偬之中完成《合同战术》一书下半部之校译,计10万字。此为100天来刘将军歼灭蒋军11个旅之外又一重大贡献。这部书专论兵器之性能与使用法及如何对抗它。蒋介石于7月间以大量的美国武器开始大举进攻解放区,刘将军在极度繁忙的自卫战争中,稍有空隙立即开始校译。……100天来,刘将军驰骋于冀鲁豫大平原上,五战五捷,平均每20天作战一次,加之20年前讨袁之役在战场上伤其右目,写作甚感不便。但刘将军深深感到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光荣责任无所旁贷,就在运筹之暇,自炎夏以至隆冬,挥汗呵冻,把这部书奋力校译成。此种伟大的精神与魄力,实足使蒋介石之辈不寒而栗,更可使全国人民深深感激而急起学习。”

 

[责任编辑:王诗云 PN132]

责任编辑:王诗云 PN13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