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苏东剧变与古巴改革


来源:凤凰历史

核心提示:苏东剧变前,古巴依靠苏东国家的支援,政治经济稳定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东国家的改革步入歧途,古共及时与其划清界限。苏东剧变后,古巴失去了苏东国家的经济支持,陷入空前困境,古共随即宣布

核心提示:苏东剧变前,古巴依靠苏东国家的支援,政治经济稳定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东国家的改革步入歧途,古共及时与其划清界限。苏东剧变后,古巴失去了苏东国家的经济支持,陷入空前困境,古共随即宣布进入“和平年代的特殊时期”,调整了内外政策,稳定了局势。2006年7月劳尔主政后,提出“更新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主张。2011年4月,古共“六大”通过了《党和革命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纲要》,把解决经济问题放在首位。古巴的这次改革目标准确,取得了党内外多数人的支持,但问题和困难也不少。

卡斯特罗与赫鲁晓夫

本文摘自《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第3期,作者:毛相麟、杨建民,原题:苏东剧变与古巴改革

2011年4月16日至19日,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拉开了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大幕。本文通过回顾古巴经济发展的历程,试图说明苏东剧变对古巴的重大影响,探讨20世纪90年代古巴经济改革与古共“六大”前后推出的改革举措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以便更好地把握其总体形势和今后走向。

一、苏东剧变前古巴的政治经济形势

(一)依托苏东国家,保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取得胜利。此后,古巴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外国企业国有化、改造城市经济等。1960年10月,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以下简称卡斯特罗)宣布民主革命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1961年4月16日,他第一次公开宣布了古巴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从此古巴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并开始对全国的政治、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过程到1963年底基本完成。从1964年至1989年,古巴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时期:1964-1970年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初探时期,1971-1985年是古巴模式的形成、确立、运作和调整时期,1985年-1989年是对古巴模式的反思和“纠偏运动”时期。

古巴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依靠苏东国家的支援来建设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东欧既是古巴政治上的盟友,又是经济上的主要伙伴。由于美国对古巴的封锁不断加强,古巴更加强化了同苏东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1972年古巴加入经互会,实行了依靠经互会支援搞建设的战略方针。此后,古巴经济被纳入经互会体系,其生产活动完全按照经互会的分工进行,对经互会国家的经济依赖日益加深,正如卡斯特罗在古共“三大”上指出:古巴同经互会国家的关系对古巴经济是“重要而具有决定意义的”。苏东国家,尤其是苏联,给予了古巴大量经济、军事援助,以优惠价格向其提供石油,以高价购买其蔗糖,平均每年的援助额达30亿美元。苏联还在古巴援建项目一千多个,其中一百多个是大型工业企业。到苏东剧变前,古巴与苏东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外贸总额的85%;在1988-1989年度的出口商品中,有63%的糖、73%的镍、95%的酸性水果和100%的电器零配件是出口到苏东国家的;在进口商品中,有63%的食品、86%的原料、98%的燃料、80%的机器设备、72-75%的制成品来自经互会国家。在苏东国家的帮助下,古巴“一五计划”期间(1976-1980)实现了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二五计划”期间(1981-1985)年均增长7.5%。

总之,在苏东剧变前,古巴在苏东国家尤其是苏联的经济支持和军事保护下,不仅在“加勒比海危机”后取得了美国不以武力进攻的承诺,挫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颠覆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的企图,而且保持了国内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政治上独立自主,顶住了苏东国家易帜倒旗的压力

古巴发展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政治上独立自主。虽然古巴接受了苏联的大力支援,但仍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早在1968年,古巴领导层就清除以埃斯卡兰特为首的亲苏宗派集团,表明了古共不让苏联插手其内部事物的立场。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新思维”,削减了对古巴的经济、军事援助和贸易优惠,逐渐疏远了与古巴的政治、经济关系。与此同时,古巴领导人也较早地认识到苏联的“民主化”、“公开性”等改革有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危险,于是结合国内开展的“纠偏运动”,实行“战略大反攻”,确保了政权的稳定性和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纠偏运动”虽然没有促进古巴经济的发展,但却使它经受住了苏东剧变带来的巨大冲击,稳定了社会主义政权。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