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出品

独家观察:蔡英文的就职演说,有些只是场面话

2016-05-21 14:41 凤凰资讯 王枫朝

蔡英文于5月20日正式就任。

2016年5月20日,随着“中兴官邸”正式被“永和官邸”所取代,长达八年的“马英九时代”在巨大的争议声中正式落下帷幕。而目睹过太多兴衰荣辱、风云变幻的“总统府”,也见证了“中华民国”首位女性领导人宣誓就职。

作为上任后的第一份答卷,就职演说历来被岛内外关注。其所确立的论调将一定程度上主导今后四年的施政基调,尤其在涉及两岸关系与台湾自我定位的论述,更是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想要拿到高分,极大地考验新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台湾地区自1996年开启“总统直选”以来,至今已有20年。20年间,四位风云人物借由选民之手站上了权力之巅,他们的就职演说,也被重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1996年,李登辉在台海危机爆发后的首次“总统直选”中胜选,在其就职演说中,李便将台湾比作“衣冠南渡”后的“新中原”,歌颂台湾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同心戮力践行民主价值、对抗强权武力恫吓的宝贵精神”,然而这一演说却也成为了台湾当局自居“中华正朔”的最后一声哀鸣。

近年来,台湾社会爆发的一系列社会与公民政治运动,譬如“反媒体垄断运动”、“洪仲丘事件”、“太阳花学运”,让青年世代的强势崛起成为了现下台湾社会最为鲜明的时代烙印。青年世代政治意识的觉醒,对旧有的台湾政治生态与政治格局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却也助民进党走完了通往完全执政的“最后一里路”。

因此,蔡英文借由就职演说,明确喊出要“为年轻人打造一个更好的国家”,并且努力调整对年轻人并不友善的政治社会经济结构。与前任们的就职演说相比,蔡英文显然更加重视青年世代在未来政治社会当中的作用。但其中传达出的“收割青年世代政治成果”的意味之浓,同样前所未有。

此外,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出了“落实转型正义”这一政治诉求,这与16年前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政党轮替并不代表对于过去的全盘否定,历来的执政者为国家人民的付出,我们都应该给予公正的评价”这一明显具有妥协意味的措辞大相径庭。毕竟,与16年前陈水扁侥幸、仓促且跛脚的当选不同,蔡英文裹挟的是从“中央”、地方到立法院完全执政之势,更实现了台湾民主史上首次完全政党轮替,这为民进党借“落实转型正义”之名,行政治清算之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优势。蔡英文的施政理念、民进党的政治理想与追求,将首次得以通过全面掌控的立法院转化为有立法保障的实际行动。

更何况,“落实转型正义”只是蔡英文今次再度强调的“五大政治改革计划”中其一。只不过,其余四项政治改革计划:实践世代正义、改革政府效能、启动“国会”改革与终结政治恶斗,均是台湾政坛上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20年前,李登辉便在其就职演说中表示,“打闹不能代表民意,杯葛也并非就是制衡”。但值得警惕的是,现行立委选举制度即将迎来十年一度的检讨修改契机,蔡英文是否会借“启动国会改革”之名义,与民进党在立法院的绝对优势,通过有利于绿营的立委选举制度,将对今后台湾政治的走向产生深远且不可预知的影响。

8年前,同样是完全执政的马英九当局,在就职演说中即已强调“完全执政、完全负责”,蔡英文今日虽亦步亦趋,但今后能否做到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所承诺的“超越党派利益,贯彻行政中立”,确实值得进一步检验。

针对经济产业发展,2000年民进党仓促中初掌政权时,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仅寥寥数言带过。而16年后,蔡英文则显然有备而来,在就职演说中除了延续竞选期间所提出的,针对绿能科技产业、物联网产业、生技产业、机密机械产业与国防科技产业的“五大创新研发计划”之外,更增添经济结构转型的设想,并重新捡起陈水扁时期的“南向政策”,企图“走出经济新方向、追求永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而在社会议题部分,相较于前任们在社会议题上长篇大论漂亮的场面话,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则更加直面台湾社会正在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譬如因应老龄化社会衍生出的长照体系改革、因应随机杀人等社会治安事件衍生出的治安体系改革、因应年金制度濒临破产而衍生出的年金体系改革等等。但社会议题的处理往往是一项长期工程,棘手且见效缓慢。蔡英文能否保证就职演说中的承诺不跳票,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此外,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强调,未来台湾要善用实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绝对不会缺席。然而,蔡英文显然策略性地避谈了台湾国际空间的狭小与逼仄,更有意回避了中国大陆在涉台国际事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倘若没有北京的点头,蔡英文以上的承诺将通通变成一厢情愿。蔡英文曾许诺,“点亮台湾,我有一百种想法。”但台湾社会如今恰恰更需要被“点醒”,哪怕只有一种想法,那也便就足够了。

而两岸关系的论述,是历任领导人就职演说中的重中之重。陈水扁在2000年就职演说中,即明确表示“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保证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此为陈水扁著名的“四不一没有”。八年后,马英九则进一步承诺“不统、不独、不武”,为两岸关系正常发展服下一颗定心丸。

作为阿扁政府首任陆委会主委,处理民进党初次上台后面对的棘手的两岸工作,是刚刚步入政坛的蔡英文手中第一份,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因而,两岸关系恰恰是蔡英文较为熟稔的领域。在经历2012年大选败北之后,今次蔡英文在两岸关系的论述上,显然经过认真算计。

她延续了选前对于两岸关系,尤其是处理“九二共识”的论调,即巧妙地偷换概念,承认1992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也认同当年双方都秉持相互谅解精神,求同存异、希望两岸关系往前推进的这一段协商沟通的经过和事实,却模糊了最为重要的“一中各表”的核心内涵。诚然,与她的前任们相比,蔡英文既没有像马英九一样在就职演说中完全接受“九二共识”,更没有像陈水扁那样不仅在就职演说中完全否认“九二共识”,并奉劝中国大陆放下对“一个中国”的执念,而是站在了相对中间的位置,即在不能正面回应“九二共识”的基础上,退而求其次,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与台湾普遍民意作挡箭牌。

蔡英文的这一处理方式其实早已露出端倪。蔡英文在选前电视辩论上,即已公开表示“九二共识”并非台湾的唯一选择,应更加重视“台湾共识”在处理两岸关系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蔡英文似已确立自己对两岸关系处理的基调与框架,即“两岸应在既有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而这其中“既有政治基础”便包含了四个关键元素:1992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及双方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两岸过去20多年来协商与交流成果、台湾的民主原则及普遍民意。而这一框架,在今日的就职演说中首度明确提出,恐将绕过“九二共识”,成为今后民进党当局处理两岸关系的一大准则。

如果回归“一中宪法”是蔡英文不得不采取的中间路线,那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首次特别提出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这一条例第一章第一条即白纸黑字表明:“国家统一前,为确保台湾地区安全与民众福祉,规范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之往来,并处理衍生之法律事件。”这代表蔡英文间接承认了两岸并非“国与国的关系”,而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相较蔡英文为李登辉起草的“两国论”,显然不同。

20年前,台独主张并不被主流民意接受时,民进党为选举考量,用《台湾前途决议文》来弱化台独党纲的负面作用;而当下,根据台湾《联合报》民调,有34%受访民众赞成最终独立,其中20至29岁青年世代当中,这一比例更高达54%。蔡英文如今用台湾普遍民意当作挡箭牌,自然有其目的及其依据。

然而,北京已经并将长期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蔡英文在两岸论述上模糊的了一时,模糊不了一世。从大陆的反应看,蔡英文的这份演说,被称之为“未完成的答卷”,蔡英文难道要4年都不作答吗?

颇为吊诡和讽刺的是,自1996年以来的五份领导人就职演说,“中国人”共被提及14次,其中李登辉提及12次,陈水扁提及2次。这二人当中,前者后来成为台独精神领袖,后者推行的“去中国化”政策遗毒至今。而就职演说中许下的美好愿景,之后惨遭跳票者更不计其数。毕竟就职典礼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政治嘉年华,就职演说终究是庆典上的场面话,除去需要被中国大陆与美国检视的表述,大多空洞而乏味。倘若连陈水扁亲口承诺不会废除的“国统纲领”与“国统会”都可以被暴冲跳票的话,其余无论多么天花烂坠的许诺、多么细致专业的规划、多么激动人心的歌颂,认真你就输了。

但蔡英文为各界呈现的确实是一场漂亮场面话最少的就职演说,蔡反复强调新政府的责任就是“解决问题”,这足以让她同她的前任们相比,更显务实与理性,这是历任领导人就职演说中从未出现过的全新姿态,而这显然是当下困境重重的台湾社会最希望听到的声音。

蔡英文在陆委会和行政院副院长任内的表现已受肯定,其后来能以一己之力,在短短数年之间摆平民进党内各大派系,足以证明蔡英文颇有两把刷子。而蔡英文的“空心”,大多是其做出的主观的风险规避。事实上,“空心蔡”往往只是政治攻伐中被使用的批判符号,倘若有人信以为真,那才是真正的愚不可及。如今主导台湾政坛的,已从队友变成了对手。两岸之间的博弈与合作,从今日起将时刻考验着双方主政者的政治智慧。

但是,正如蔡英文自己所承认的那样,“新政府没有蜜月期”。根据TVBS民调,高达四成六的受访民众对蔡英文持观望态度。而岛内媒体、社运团体和公民组织,更早已将炮火时刻对准北平东路。台湾目前面临太多的困境与发展瓶颈,倒退不是台湾的选项,更不是两岸关系的选项。对蔡英文而言,真正的挑战其实才刚刚开始。

责编:侯逸超 PN056

聚焦热点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网官方微信号

想看新闻热点、
独家分析?扫这里

推荐阅读

  • 大鱼漫画
  • 在人间
  • 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