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剑走偏锋:从邱少云谈谈志愿军的敌前潜伏战术


来源:观察者网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以及所谓人体生理极限的讨论都非常热火。志愿军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60军军长张祖谅  根据这个大胆的计划,60军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

“新华社报道方形山争夺战”

潜伏可不是那么简单

潜伏战术说说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可绝不是悄悄地往那一趴这么简单。毕竟潜伏战术风险极大,稍有不慎,那就是满盘皆输。所以志愿军在采用潜伏战术时,前期准备工作也是非常充分的。

首先,对于潜伏地点的选择。不是每个阵地都适合潜伏,所以要根据进攻目标的阵地大小,守军多少,地形怎样,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才确定潜伏的地点。这是潜伏战术的第一步,必须非常谨慎。

其次,潜伏分队的挑选和动员。潜伏分队的规模主要根据攻击目标的情况来定,既要保证有一定的兵力优势,又不能太大,潜伏兵力大了,暴露的可能也就自然相应增大。所以潜伏分队规模也是要仔细考量的。至于潜伏分队的人员,必须精挑细选,一定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还要有过硬的单兵素质以及实战经验。潜伏人员选好后,都会进行思想动员,使每个人都明确潜伏的意义,特别是把潜伏纪律牢牢地记在心中,树立宁可牺牲个人也要确保大局的思想。正是因为思想动员到位,才使所有的潜伏分队人员都有高度的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在众多的潜伏战例中,像邱少云那样受伤之后坚持不动的英雄战士也不是一个两个。

然后,就要进行针对性训练,重点是要解决在潜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吃喝拉撒,比如咳嗽打喷嚏,比如蚊叮虫咬,还有怎样保证在潜伏状态下的通信联系,以及如何应付敌军可能的侦察或是冷炮。其中敌军的侦察活动是最有威胁的,所以潜伏分队进入潜伏地点后,后方的观察哨就严密监视敌军阵地动静,一旦发现敌军人员可能进入潜伏地点,就立即以冷枪冷炮射击迫使敌军人员退回工事,保证潜伏分队安全。至于敌军的冷炮,就只能靠潜伏分队自己了,即使出现了伤亡,也都必须遵守铁一样的潜伏纪律,不能有丝毫暴露。

战斗开始前,通常会选择与潜伏地点地形接近的地方,来让潜伏分队进行潜伏演练,还要专门组织观察哨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潜伏分队,就要根据暴露的原因进行改进。通过这样最接近于实战的潜伏演练,让潜伏部队真正明确潜伏的要求和技能,掌握潜伏战术。

实战中,通常是在进攻前一天夜里进入潜伏地点,要整整潜伏一个白天,通常都会在12小时以上,直到第二天黄昏,天色黑下来之后发起攻击。如果有可能,还会在潜伏地点预先挖掘屯兵洞和坑道,以便于部队潜伏。如果阵地前有雷区,还必须先派出工兵提前悄悄地清除地雷。

只有经过这样充分的前期准备,才会真正开始运用潜伏战术。从1953年6月开始,志愿军的潜伏战术运用越来越娴熟,潜伏分队的规模也从最初的排连规模逐渐发展到营团规模,甚至出现了三千五百人的大潜伏。

[责任编辑:吴雨洪]

标签:志愿军 181师 炮兵火力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