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解放军陆军首支女子导弹连均龄22岁 考核次次全优


来源:南方都市报

在成立初期,这支女子导弹连队还需男兵“坐镇”指导,但随着女兵们逐渐成熟,男兵全都撤离连队,“以前还觉得她们是女兵,应该让着一下,但现在不一样了,她们敢跟我们叫板,有些专业练得比我们还溜。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精准的“幕后”操作手们都是罕见的“女将”———广州军区某旅女子导弹连的女兵。

训练之余,女兵们有自己的休闲娱乐方式。(南都网)

在成立初期,这支女子导弹连队还需男兵“坐镇”指导,但随着女兵们逐渐成熟,男兵全都撤离连队,“以前还觉得她们是女兵,应该让着一下,但现在不一样了,她们敢跟我们叫板,有些专业练得比我们还溜。”兄弟单位的男兵中士伍易斌说。

她们平均年龄22岁,最小的还不满18岁,90%以上大专学历,视战如“男友”。她们来自广州军区,是我国陆军首支女子导弹连的女兵们。成立两年,她们已获多项殊荣,她们常说:“叫我们战士,不要叫我们女兵。”

初建:功能图像“天书”看蒙了

2013年下旬,深秋的北部湾,一场军事演习激战正酣。“嗖!”一枚导弹在夜幕下划出一道弧线,直刺目标。随着一声巨响传来,空中的“敌机”瞬间化成火球。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精准的“幕后”操作手们都是罕见的“女将”———广州军区某旅女子导弹连的女兵。

清一色的干练短发,声音洪亮高亢,队伍齐整有素……这些“女汉子”并非最初就是这副模样。2013年上旬,第41集团军党委决定,从集团军范围内抽调女兵,组建一支导弹发射连。

话务员、卫生员、打字员……女兵在军区一向只担任后勤保障类职务,切换到战斗岗,“到底行不行?价值昂贵的装备能不能交给女兵?”就连该旅旅长茹雷也犯了嘀咕。

同样犯难的还有这些生涩的女兵们。该型号的导弹装备有10多个分系统,一台搜索指挥车上就有300多个开关按钮。“当时拿到理论教材的时候,看到功能图、电路图,一下子就蒙了,跟看天书一样。”导弹连战士陈宇妍回忆。

光瞄员莫招姨上学时最怕的就是背诵,为了不拖后腿,她把内容编成“口袋书”随身携带。一天夜里,排里战士被莫招姨的梦话吵醒,“××,270;××,300……”原来她的梦中也有数据相伴。

训练:为抬起导弹比着增重

在这个拥有38名女兵的团队中,平均年龄仅22岁。一枚导弹200多斤,由四个女兵合抬,对于训练的辛苦,女兵连战士李丹深有体会:“肩膀上、背部真的是青一道红一道,辣辣的,就拿牙膏给涂上去,缓解灼热感。”为了抬起导弹,李丹还和战友比起了增重,每天逼自己多吃一碗饭。光瞄员斯娜拉姆说,导弹战车的车型都是为男性身型而设计,女兵每天几十上百次从战车爬上跳下,常常磕得头破血流、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夏伊琳是导弹连最小的女兵,还不满18岁,刚考上湖南邵阳学院,就选择保留学籍参军。刚进连队,一头齐腰的乌发被要求剪掉,把爱美的伊琳惹出一顿眼泪。

在一个下雨天里,经过一上午的匍匐训练,女兵们都累趴在草地上。不料却被班长“罚”做俯卧撑,这个“惊喜”让不少女兵都哭了。“没有想到这么累。”不到18岁的伊琳以“成熟”和“沧桑”来形容自己的变化。现在,所有女兵都如她一般,一改娇弱的样貌,成了名副其实的“女汉子”,视战车为“男友”。

“蜕变”:10余次军事考核次次全优

2013年10月,导弹连的女兵们终于在“苦战”后迎来“蜕变”。距连队组建才7个月,她们就要前往实弹射击场检验成果了。虽对操作流程了如指掌,但女兵们难免紧张。晚上8点,靶机信号闪现在搜索指挥车雷达显示屏上。搜索员李枫迅速移动操纵球,套住目标并发送给发射车。发射车内,主操作手延海楠紧盯屏幕,敏捷操纵开关按键。

“5,4,3,2,1,发射!”口令声落,延海楠按下“发射”按钮,车体随即一阵剧烈震动。数秒后,显示屏上靶机回波信号消失。“打中了!”女兵们兴奋地跳下战车,拥抱在一起。

导弹对超低空目标射击难度大、风险系数高。2014年10月,该连在气象条件不佳、靶机航路多变情况下,又一举创造某型导弹击中目标高度“最低”纪录。

两年来,女子导弹连接受10余次军事考核次次全优,6项战训法创新成果被上级推广,并被广州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军事训练尖子连”,1次荣立集体三等功,日前,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还是有人禁不住嘀咕,如若真要上战场,女兵能否招架得住?“我经常跟我们的男兵讲,叫我们战士,不要叫我们女兵,战场上敌人的子弹不会分男女兵!只要祖国需要我,我就勇往直前。”斯娜拉姆说。

采写:南都记者阳广霞实习生汪睿通讯员易晓春王豪

[责任编辑:詹嘉宝]

标签:女兵 靶机 战士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