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运-20VS美军C-17:货仓天花板高 动力仍有不足


来源:钱江晚报

本届珠海航展,身躯庞大、气势逼人的大飞机是一群格外抢眼的明星展品,其中,中美俄的三款大型军用运输机首度聚首,更是在坊间引来纷繁的议论。美国C-17“环球霸王”战略运输机现身珠海,是1984年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在北京南苑机场作飞行表演以来,美国空军主力机型再度来华公开展示。

本届珠海航展,身躯庞大、气势逼人的大飞机是一群格外抢眼的明星展品,其中,中美俄的三款大型军用运输机首度聚首,更是在坊间引来纷繁的议论。

美国C-17“环球霸王”战略运输机现身珠海,是1984年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在北京南苑机场作飞行表演以来,美国空军主力机型再度来华公开展示。而俄制伊尔-76“耿直”是中国现役主力大运,自然不会缺席,更何况展会上的空警2000,平台也正是伊尔-76。

与前两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运-20“鲲鹏”,在两位“前辈”的陪衬下,在飞行表演时显得更引人瞩目。与前两者、尤其是当代战略运输机标杆C-17相比,运-20的斤两究竟如何?

记者请教了多位军事专家,他们总体认为,运-20基本能满足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不过,它只是解决有无问题,将来应该会有更好、更强的国产大运面世。

看肚量:不算最大,但也够用了

机身货舱空间,是军用运输机的技战术核心指标之一,甚至比最大载重更重要。因为,飞机要想稍微“超载”,少装一点燃油也可以做得到,可是运输机的肚量大小,决定了它能装多大的货物,多一寸都不行。

运输机肚量这个东西,从机身尺寸可以大致推测。有军迷网友根据正面照片分析,推测运-20货舱的宽度大约在4—4.5米之间。这比伊尔-76的3.46米要大不少,运载一辆约3.5米宽的99大改主战坦克不成问题。

不过天外有天,C-17的货舱宽度达到了5.5米之多,这已经与巨型战略运输机C-5“银河”的货舱宽度很接近了。从许多公开的照片看,C-17的肚子里可以并排放下两辆悍马,甚至两辆集装箱重卡。不过,在运输主战坦克或直升机时,C-17相比运-20就没啥优势,都不过能装一辆或一架。

因此,论运汽车,C-17效率极高,但论运重武器装备,C-17的宽敞货舱就有些奢侈了。其实据美军近年的统计,在C-17的运输任务中,98%的情况下用到的货舱宽度不超过4.5米。而因为货舱超宽导致机身过于肥胖沉重,反而增加了油耗,恶化了起降性能。

另外,C-17的货舱顶部凹进很大一块空间,被主翼翼盒所占据。主翼缩进机身,其用意是减少飞行阻力,却压低了载货空间了。而运-20则采用了类似于伊尔-76的“驼背”造型,让主翼翼盒贴在货舱顶部以上,虽然增加了风阻,却保证了内部“天花板”不被“横梁”隔断,更为通透。

看起降:短距起降并非急迫需要

在野外恶劣条件下的短距起降能力,是美俄设计大运时极为看重的能力。在这方面,伊尔-76可称天下第一,降落滑跑距离不到900米,C-17紧随其后,为915米。这两款运输机,都可以在冰原、草地、平整的浅滩甚至沼泽上降落,“越野”能力惊人。

而从运-20的外形看,西飞科研人员为强化其短距起降能力,也花了很大心思。新华社军事专家郑文浩认为,“鲲鹏”的主翼不仅采用了改善高亚音速飞行性能的超临界机翼,更采用了三缝襟翼,降落时完全张开时如同一只极力展翅的大鹏,能有效降低进场速度,提高稳定性。

“反观C-17,虽然仅仅采用双缝襟翼,但采用了外吹襟翼增升技术,大大增强了起降时的升力,缩短了起降距离。”这一增升技术,是C-17的独门绝技,使其降落进场时速可以慢至213公里。

国内有分析者提出:C-17的主起落架,每侧纵向有三排轮子,降落时有8道车辙印;而伊尔-76的前起落架和单侧主起落架,更是都有四排轮子,降落时齐刷刷12道车辙印,降落时形成巨大的阻力和抓地力,使两者的降落滑跑距离非常之短。而运-20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都是双排轮子,6道车辙印,降落滑跑距离不容乐观。

“轮子排数的多寡,只是影响滑跑距离的一方面而已,还有发动机反推、减速板、减速伞等多项措施呢。”《世界军事》主编陈虎对此笑道。

而郑文浩则认为,短距起降性能对于美苏这样全球投送的超级大国很有用,但对于我国来讲,并不是非常急迫的需要。“国内有那么多高等级的军民用机场,可以满足大运在国内运输的需要。”

看心脏:现有旧款发动机只是应急未来有望更换发动机

谈国产新机,永远绕不开“心脏病”。目前运-20翼下挂着4台细小的D-30KP-2,这是苏联的第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问世距今已有40多年,推力不过12.7吨,与中国空军现役伊尔-76的发动机同款,远远逊于C-17挂的F117PW100发动机的18.3吨推力,也弱于伊尔-76的最新款、伊尔-476的PS90的17.1吨。

郑文浩认为,正是因为目前动力贫弱,运-20目前还难以使用外吹襟翼增升技术,来获得起降性能的加成,因为这种技术会损失一部分推力,非超强发动机不能用。而D-30的高油耗,也会拖累运-20的航程。

不过,这一窘境解除或许已为期不远。近半年来,几张流传于网络的照片显示,一架喷涂有“中国试飞院”字样的伊尔-76,翼下挂着2台直径比D-30粗得多的新款涡扇发动机,坊间普遍认为,这是专为运-20量身定做的涡扇-20。如果这个“新心脏”测试进展顺利,那么不久我们就能见到换发后焕然一新的运-20,其最大载重、起降性能、航程都有望获得长足进步。

看前景:实现“零的突破”的过渡机型无需造太多

如何看待运-20在中国空军序列乃至中国航空史上的地位?著名试飞员、空军理论专家徐勇凌的观点是,这只是一个过渡版本,而非终极版本,只是解决了我国大飞机平台的生产能力问题。

毕竟,运-20没有用上当前的一些先进技术,包括前述的外吹襟翼、翼梢小翼等,机身截面也是传统的近乎圆形,从长远看,货舱宽度也不是太够。

“国防大学有专家说,运-20我们需要400—800架,我对此不太认可,因为这不符合装备规律。“徐勇凌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时间里,50—100架这个档次的大运就可以满足的需求,我们还要为下一代的军用运输机留出装备空间。

本报记者屠晨昕

[责任编辑:吴雨洪]

标签:军用运输机 涵道比 运20 C17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