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世界60%钽丝来自中国一家公司:令发动机更强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全世界60%的钽丝、25%的钽粉却来自同一个地方——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自主创新推动前行

905厂从只有6吨钽、4吨铌和40公斤铍生产能力的小厂成长为我国最大的钽铌生产厂家、跻身为世界钽业三强的同时,何季麟也从一个普通研究人员成长为宁夏唯一的院士。

殊不知,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上个世纪80年代,正值军工企业转民用,905厂曾一度跌入低谷,生存难以为继。此时,何季麟被提拔为副厂长,受命于危难时期的何季麟将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企业要发展就得正视困难,迎头赶上。”何季麟认识到,钽铌产品的国内市场很小,发展空间有限,要想发展企业就必须打入国际市场。

可是当时的旧生产线是从日本引进的,和欧美的差距有20年。何季麟便去国外考察,想引进新的生产线。“到了国外,连厂房都不让进去,就在办公室谈了谈。”结果,他得到的答复是:“我们绝不会在世界的东方培植一个新竞争对手。”

这件事对何季麟的触动很大。“中国钽工业要靠我们自己。”他当即提出“以自我技术成果为主,融合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关键技术装备,实施改造”的战略决策,并亲自带领青年技术人员进行超高比容钽粉、钽丝加工、钽铌湿法冶炼、钽铌精炼四大技改工程。

钽粉的技术难度在于比容的提高。为研制17000μfv/g和23000μfv/g高比容钽粉,何季麟在两间低矮的平房里,白天做实验,晚上汇总分析,常常研究到深夜。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取得了成千上万个技术数据。最终,产品一次性送样就通过国际认证。

钽家族的“领跑者”

科研生产不是最终目的,要把产品卖出去,实现利润才能发展企业。

1992年,何季麟和同事访问了世界第一大钽电容器制造商美国基美公司,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产品,遭受的却几乎都是白眼。这更加坚定了何季麟打开国际市场的决心。当他把生产的工艺技术、产品情况详细地讲了一遍之后,对方才连连点头,同意和他们合作。

“日本人比美国人还牛。”何季麟记得,1994年,他们一行三人去了日本。他把样品摆在桌子上,人家看都不看就推回来,更不要说进行评价检测了。反复地做工作,对方才勉强同意把样品留下来,之后硬是凭着真诚和高质量的产品打开了日本市场。

最终,他们和世界所有生产钽电容器的厂商都建立了供货关系。现在,中色东方的主导产品90%以上销往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钽丝综合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钽粉居世界第二位,钽制品、铌制品、钽电容器、氟化铝、刃料级碳化硅微粉、电子浆料等20余种产品也走出国门。在铍领域,该公司与美国、俄国比肩。

“如今的钽家族中,东方竞争者站起来了。”何季麟自豪地说。(陆琦)

[责任编辑:胡楠]

标签:钽丝 稀有金属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