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埔同学会会长:我们这代人 都因抗战而改变


来源:新华网

在北京皇城根南街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办公楼旁,有一排年代悠久的红色居民楼。

原标题: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我们这代人的命运,都因抗战而改变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张晶李俊辰苑苏文)在北京皇城根南街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办公楼旁,有一排年代悠久的红色居民楼。在这个开满玉兰花的家属院中,记者见到了黄埔十八期学员、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听他讲述他的黄埔情结和抗战故事。

“我跟黄埔军校一样,都90岁了”

黄埔军校建校的1924年,也正好是林上元的出生年份。

林上元的外公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难先,父亲林薰南是国民党中将。军人家庭让林上元从小就崇拜军人的威严。而南京,则是10岁的林上元近距离接触黄埔军校的开始。1927年,黄埔军校本校迁至南京。林上元就读的小学就在黄埔军校附近。

“有时看到他们列队走出来,先是由军乐打头阵,然后队伍齐整、铿锵有力地迈大步,特别威风。”林上元说,当时我们都特别崇拜黄埔军校,觉得只有成为军人才是男子汉。

1941年,林上元高中毕业。父亲不忍心让林上元再走“上军校、上战场”的道路,于是“勒令”他报考重庆大学经济系。然而,年轻气盛的林上元不顾父亲反对,毅然报考了黄埔军校本部。为此,父子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林上元还记得,刚进黄埔军校时,学校挂着:“不怕牺牲,不怕吃苦”、“升官发财请走别路”的条幅。从入学一开始,军校就严明纪律、强调“绝对服从”的军事理念。

“当时,黄埔学生很多是政经界要人的子女,身上都难免会有理想主义和傲慢情绪。教官对我们这些‘富二代’,就是要磨练我们的性情。”林上元回忆说。

“现在想想,也正是那样艰苦的训练,才能够磨练出有战斗力的军队。”林上元说,也得益于当年的体能训练,到现在自己的身体素质都还不错。

“我们这代人的命运,都因抗战而改变”

“对我们那一代人来说,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跟抗战密切相关。”林上元对记者说。

从出身来看,他是个“少爷”,但小时候的他连生活安定都成了奢望。南京、武汉、长沙、贵阳……林上元的中学时代就是这样辗转于各地,学业也断断续续。

“‘天上不时是日本的轰炸机,地上全是四处逃难的老百姓’,这就是大多数人生活的真实状况。”林上元说。

1942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林上元被分配到位于广东曲江的第二集团军,担任步炮连的排长。后来,又随部队去了湖南、江西。令他感到遗憾的是,他当时所在的部队未有机会与日军正面交战。

然而,他的不少黄埔同窗却血洒战场。

1943年,洛阳保卫战,跟林上元在军校里同一炮兵队的两个同学当时在炮兵连当排长。“两个人都很年轻,大概21、22岁的样子。在学校时我们仨经常一起打篮球、聊政治局势,无所不谈。”林上元说,在洛阳保卫战中,两个同学中一个直接被日本的大炮轰炸而死,另一个则被炮打伤了。被打伤的这个同学后来被日本俘虏了做劳工,一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回到青岛老家。

黄埔学员毕业后大多都被分配到了部队中去,林上元跟很多人失去了联系。“也不敢去多问,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很多人的死讯,都是很久之后才知道的。”他说。

“历史,在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中”

得知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一刻,林上元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当时,正在遵义参加参谋班受训的林上元通过广播知道了这一消息。“军队是不允许喝酒的,我们6、7个要好的同学实在太兴奋了,就偷偷溜到遵义附近的茅台镇,在那喝了很多茅台酒。那是我第一次喝酒,一下就醉了三天。”他说。

林上元提到他的一个高中同学,因为他的父母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本人杀害,他就从小立志上战场杀敌。

“没有国,哪有家?这绝不是一句空话,都是时代决定的。”林上元说,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年轻人都牵挂着国家,很多人甚至不抗战胜利就不成家,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救亡图存才是个人幸福的根本前提。

2月27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两个决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林上元看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对于让处在和平时期的中国人铭记历史是很必要的。

林上元还建议,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在中小学生课本中加大抗战历史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人民造成的灾难,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珍惜今天的胜利果实。

“这些都不是故事,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活在我们这代人永不褪色的记忆中,更应该铭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心中。”

[责任编辑:詹嘉宝]

标签:林上元 抗战故事 黄埔军校同学会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