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部长访谈录: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谈新中国60年商务
2009年09月07日 17:50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不过,陈德铭也坦言,“现在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能力已经相对过剩,引进外资更重要的是要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引导外资在更高端的领域和我们一起发展。”

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历史经验证明,大部分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先“引进来”,再“走出去”的过程。现在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拥有比较充裕的外汇储备,有“走出去”的经济实力,同时也有“走出去”的现实需要。

“比如,如果我们能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取国际营销网络,就能更快地向全球推广自己的品牌商品;在国外组建研发中心,就可以提高中国制造的设计水平。”陈德铭说。

“扩消费,必须抓流通体系网络建设”

商务部办公大楼坐落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段,对面就是久负盛名的王府井商业区,这里购物中心、百货大楼、各种专卖店鳞次栉比,旅游购物的人潮熙熙攘攘。

而回想改革开放前,陈德铭也像许多普通中国人一样,每个月拿着国家定额发放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去网点稀少的国营商店排队购买生活必需品。

从装修简陋的国营商店,到时尚炫目的大型购物中心,新中国成立60年来,商品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伴随着商贸流通的日益繁荣,我国国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目前,便利店、超市、百货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网上销售等新老业态均已现身中国。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较1952年的276.8亿元增长了392倍。

在城市商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农村的流通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目前已有一半左右建有连锁的‘农家店’,2009年上半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首次超过城市。”陈德铭说。

为适应中国经济形势的新变化,2003年我国组建了商务部,初衷就是要实现内外贸一体化。

在陈德铭的亲自主持下,今年春季广交会设立了出口转内销专场,历史上首次邀请国内零售商到会采购。

为弥补外需下滑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今年以来,商务部出台了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搞活流通、扩大城乡消费的一系列举措。“目前来看,这些应急之策在短期内拉动消费的成效显著,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

但陈德铭同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的边际效应可能也会有所递减,因此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搞活流通的立足点还是必须抓流通体系网络的建设,尤其是农村物流网络建设。” 在谈到未来5年至10年商务工作的发展前景时,陈德铭表示,应“时时记住我们有13亿人口,有大量劳动力要就业,时时记住我们虽然‘量’大了,但‘质’还不高,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我们需要加倍努力。”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雷敏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