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的中国“被消失”的中产
2010年01月13日 15:55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社会保障任重道远

“中国中产不存在被消灭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在整个社会的比例太小了。”旅美学者薛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发达国家中产阶层占到整个社会的60%以上,而中国中产阶层只占到整个社会的13%左右。

而当中产阶层的增长遭遇到高房价的时候,无论是中产自身还是整个社会,自然担心这一阶层的发展。2005年出版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主编、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晓虹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2004年我们研究中国的中产阶层时,房价因素还没有凸显出来,现在已成为影响中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日,商务部官员表示,预计200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达到12万亿元。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2009年蓝筹地产评选峰会上表示,按照保守估计,今年全国一手房和二手房销售总额很可能达到5.7万亿~6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居民近半花销用在“买房”上。

然而在保增长的大主题下,2009年房地产市场由“小阳春”迅速转变成全面上涨行情,同时新地王频频出现。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在这之后,鼓励普通消费者购房和限制投资性炒作的《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等多项政策先后出台。但政策的效果如何,目前尚属未知。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2010年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值得期待。另外,2009年曾一度放缓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建设有望在2010年提速。2009年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相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2009年将成为商品房和保障房并重的两房制元年。但是在2009年房价强势上涨的时候,却少见保障房入市的身影。

除了影响中产壮大的房价因素以外,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建设也逐步完善,中产阶层在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有望缓解。

2009年4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正式公布,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未来三年国家投入8500亿资金促进改革,今后三年将实现参保者异地就医结算。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2009年年底前,北京1000万名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大病医保的参保人员将领到形似身份证的“社会保障卡”。这张社保卡初期将行使医保功能,今后将拓展到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领域,成为市民的第二张“身份证”。目前,北京持医保卡定点就医增至94家医院,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另外,限制中产阶层壮大的户籍制度有望破冰。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建立和形成的。它以常住人口为主,严格控制人口流动为基本原则,明确地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这使得城镇外来人口无法享受到申请保障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福利。继2009年2月底上海户籍新政“居住证转户籍”对现有户籍制度开了一个“小口”之后,北京正在进行暂住证改为居住证的调研;2009年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希望之灯就在前方,但脚下之路依然漫长。

“其实严格来说,中国至今没有形成中等收入阶层的雏形。”杨宜勇表示。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苏海南表示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例如达到37%或38%,基本符合富裕的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及这一群体大体形成比较成型的价值观后,中国才能说是基本形成中产阶层。(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孙春艳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