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千瓦可以代替6亿吨煤炭的燃烧
三联生活周刊:水电未来在我们能源结构究竟将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陆佑楣:水电能源完全取决于落差,中国正好在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隆起,落差很大,长江就是5400米的落差,这些落差都集中在西部,这是天赋的资源。前一阶段发改委组织水规总院进行普查,又进行了一次论证,提出来理论上水能资源是6.9亿千瓦左右,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是不可能全部开发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只有4亿千瓦左右,就是这4亿千瓦也可以代替6亿吨煤炭的燃烧。
现在已经开发了多少?到2008年底,1.7亿千瓦,4亿千瓦里有这么多已经发电了,这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到2008年底,在建的有7000万千瓦,等于有2.4亿千瓦已经到手了。还有1.6亿千瓦没有开发,这是从经济的角度计算的。国外通常计算开发利用程度,都是按技术可行,随着你经济水平再发展,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它的可开发量还会增加,如果算上这部分,4亿千瓦外,还有1.4亿千瓦。举个例子说,雅鲁藏布江到我们的大拐弯墨脱,这地方有2000米的落差,有非常丰富的水利资源,这里一个电站就能有3500万到5000万千瓦,这都没算在4亿千瓦里面,因为从现在看,它还不具备条件开发,经济上很困难,电怎么送出来都是问题。
这是未来的事,但我想眼前这4亿千瓦是必须得到充分利用的,不用就浪费了。现在能源结构中,火电比例那么大,煤炭每年的产量已经不宜再增加,我的观点是,能保持在每年27亿吨就可以了。水电一定要继续发展,这部分水电如果还得不到有效开发,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就会加剧。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肯定了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我们国家可再生的商品化的电力目前来看只有依靠水电。现在媒体上一讲新能源,似乎风能就可以解决整个中国的电能需求,实际上不可能,完全脱离实际。但不是说反对发展风能,而是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也要发展,但是离商品化还有很长的时间,需要国家政策积极扶持和推动。这部分能源的成本很高,要发展它们,就需要大力发展水电,通过水电来平抑电价,要不然谁有动力去发展那些新能源呢?
三联生活周刊:水电一方面发展要加速,这样才能扭转水火失衡的能源格局,但另一方面,水电发展又要避免火电发展中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跑马圈地,过度扩张。而水电发展还需要能逐渐扭转一个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和价格体系,种种问题交错在一起,这的确很困难。
陆佑楣:电价一定要合理调整,不是说一定调得很高。我曾经说过,三峡的电,你每年调个半分也可以啊。你要是一直不动,总是担心影响下游物价,这事就做不了。老百姓移民工作要顺利推进,一定要给他利益分配。我同意这句话,为穷人做事,为富人讲话。有了体制化的支付转移办法,也可以多少避免在无序开发中破坏环境和上下游扯皮的事情。
至于控制无序开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国家彩电发展的时候,一下子全国会上几百条生产线?汽车工业一上,每个省甚至每个市都要上自己的工业,我们还是从计划经济转过来的,为什么这个管不住?在种种博弈关系下,应该由政府找到一个平衡点。流域应该完善流域机构,还拿三峡工程为例,建成了之后怎么调度?这也是极其复杂的,你要满足防洪、用水、航运、发电,综合起来,电站怎么运行?三峡总公司没有调度权,也不应该有,调度是根据综合效果有个机构协调。现在汛期是水利部调度,发电是电网调度,谁都管,接下来,要综合管理的事情还更多。鱼类的生存也要调度,这些都应该照顾到,但最终怎么来统一调度?应该适当上收权限,这样才能保证水电开发有序推进,水资源得到最有效和最充分的运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环保部不认水利部,水利部也不认环保部。
现在政府把投资开发权下放了,这是大势所趋,但有的权力应该回收,权责明确,而不是开发商跟政府混淆。我一直有个建议,所有水电项目的立项过程,前期工作,移民的代价,生态环境代价,这些工作都由政府来推动。政府推动了,各种成本都算清了,然后公开,开发商投标,国家根据开发商的能力财力再选择开发商。
把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归能源局管,成立一个水电开发基金,你前期工作需要投入的费用,由发改委出,最后谁中标了,这笔钱由谁来掏,这就理顺了。
我想,水电资源4亿千瓦里剩下的1.6亿千瓦,应该在2050年以前开发完,我也不像有的人认为,要在2030年以前干完,我觉得不用这么急。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充分。■
美国的水电问题
“现代化的电力工业,特征其实就是在电力短缺和电力富余之间找到平衡。”44岁的本土学者何学民是四川省电力公司的研究专家,同时为麦肯锡等国际咨询公司提供专业意见。在研究了美国的水电开发后,他深感美国在电力体制整体规划中国家力量的强大,而这或许也是我国电力改革的缺陷所在。
口述◎何学民 主笔◎吴琪
水电开发的宏观
当2002年我作为《西南电力报》总编以及四川省电力系统官员,到美国做电力研究的时候,揣着一肚子的问题。2000年以后我国电力行业面临很多新问题,引发了社会上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公开大讨论。2002年中央终于下定决心实行“厂网分开”,我们处在了电力体制建设非常重要的转折期。
美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迎来了水电高速发展期,水电行业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建设步伐早就慢了下来,但是方法和经验仍然世界领先。我是水电专业出身的高级工程师,对研究美国水电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美国如何进行水电资源的评估?其评估尺度与我国是否一致?美国人对水电站到底持什么态度?由谁建设水电站?怎么运行水电站?枯水期缺电怎么解决?美国怎么考虑水电的环境保护问题?环保分子是不是反对所有的水电?
当我把这些问题告诉美国某个电力专家时,他吃惊地告诉我:“你对这些问题的考虑与美国前田纳西州管理局考虑的问题太相似了,只不过有的是他们几十年前考虑的问题,有些是他们最近几年才开始考虑的问题。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时间跨度太大了。”于是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访问了不同大学的电力学者,也参观了美国著名的水电管理机构,对美国发展水电的科学方法,深有感触。
美国的水电开发是一项自上而下,由法律和政府职能直接提供保障的事业。由总统直接委托副总统,筹集相关部门的人,也就是高层领导带领高诚信的部门,通过国会给电力立法。不然像密西西比河这样的流域,涉及美国国土2/3的面积,没有一个高层强力机构的管理,很难协调各方利益。要了解美国水电的开发与管理,就必须知道三个机构,它们分别是:美国的工程师兵团、垦务局和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上世纪3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给美国带来了巨大损失,为此美国工程师兵团开始修建大规模的防洪设施,其中包括水坝,这样就拉开了大规模水电开发的序幕。美国联邦垦务局归联邦内政部管辖,是美国为开发西部水资源而专设的一个机构,另一个开发水电的著名机构就是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正是这些政府机构的强力管理,才使得美国对水电资源能够统筹考虑,这点也正是我国缺乏的。
1989年,美国召开了一次关于水电资源的会议,要求对美国剩余的水电资源进行一次评估。为此,能源部专门制订了一些评估标准,成立了5个小组,并对计算机程序需要的参数做了确定,开始大规模调查。美国的水电资源评估是非常透明和公开的,他们将评估的软件挂在网上,将他们输入的各种数据和处理方法也进行了公布。任何一个有疑问的人,都可以进行演算,并将演算结果与公布的结果对比。评估软件考虑的因素有:这个水电站附近是否有野生动物或野生植物、风景保护或者是历史保护区,是否有文化、渔业、地质、历史、娱乐或构成风景的一部分,是否有濒危鱼类或野生物种等。
在开发模式上,因为需要雄厚的实力,所以多数流域采取了联合开发模式。比如美国哥伦比亚河流的水电资源极为丰富,大型水电站由两家联邦机构(国有企业)开发,在具有战略地位的14座水电站中,12座为美国工程师兵团建设,两座由美国垦务局开发。其余的一些中小型水坝则由一些公用事业公司或民营公司开发。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国家应该负责开发大江大河上的大型水坝和骨干电站,地方企业或民营企业则负责建设“中下型电站”——即把一些战略地位不是那么重要的电站交给地方企业或民营企业进行开发。国家负责开发骨干电站,可以为地方企业或民营企业建设径流式电站创造条件。
美国联邦机构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哥伦比亚河流上修建了29座主要的水坝。联邦修建的这些水坝,不但提供了洪水控制、灌溉、鱼类洄游、鱼类和野生物种的栖息,而且具有发电、航运和娱乐等综合效益。由于这些大型水电站的修建,客观上促进了纵横交错的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推动了美国西部电网的发展和与其他电网的联网。同时也促进了非联邦机构修建其余的中小型水坝,水坝的综合效益非常明显。
我想水电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实现水电站与自然的接轨,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以后几十年不可预测的变化。它包括生态环境的变化、政策的变化、法律的变化及附近居民观念的变化。我也在一些地方看到居民们举着牌子,抗议政府的某些规划,比如如果电网改造从自家房前经过,房子就会卖不出好价钱。环保分子拆除大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美国的水电站规划是个政府行为,具有法律效力,这样保证了它对公共利益的最大考虑。所以即使是环保主义者,也并不是反对所有水电项目。对于具体的项目,水电规划专家要公开自己的意见,签上自己的名字,保证意见公正。那么一旦这个项目受人诟病,水电专家的威望和身价都会大打折扣。
作者:
关海彤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