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象着:“希望国家能采取措施,安排大学的就业问题,使更多的学生能发挥自我价值,为国家出一份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像许三多那样正直,老实,是得不到提升与支持的”
刘伟喜欢的电视剧,是有段时间非常火爆的台湾偶像剧《放羊的星星》。她认真在日记里写下剧情:
她写道:“多么伟大、善良啊!”“女主角也许不是最美丽的,却是最可爱、善良的,心灵美要胜过一切。”
但她很快感叹:“现实是残酷的。”
2007年10月13日,刘伟去当地的数码广场修MP3,谁知老板一口否决了,“无法修。耳机坏了也不肯调换,屏快掉了自己回去粘一下”。这对上了大学才第一次坐电梯、看见活孔雀的刘伟来说,是十分愤怒的事:“这不明摆着推卸责任吗?买时说什么保修一年,话虽那么说,钱赚到手,就不执行了。人啊!就是只认钱,谁让现在是物质社会呢?”
“现在就是一个经济社会,能赚钱就行。”
也就在这一天,刘伟洗衣服,50元钱放在一边也被人拿去了,她痛苦地写道:“对有钱人来说,50元或许不屑一顾,可对于我这样的贫穷人来说,50元钱是父母卖一袋子苹果的血汗钱啊!人啊,没法说,宁可丢人格也要金钱。”
2007年10月16日 刘伟的学习委员位置有了竞争,但女生活委员的位置却是空缺,她和另一个女生谁也不愿退出。刘伟“不知所措”,“真的很尴尬”。看着僵持不下,刘伟“咬牙说出三个字:‘我退出’,但同时,不争气的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在调解下,另一个女生担任文艺委员,生活委员暂时空缺。
这一个小小的选举,让刘伟感到了“社会上的残酷竞争”,她这才明白,“在如今社会,就要敢做敢说,那种保守的人,注定要被淘汰了。再一点就是人不要心太软,现今可不是心地善良的人都会被理解和接受的,心好要被人欺,当大事者往往是心狠手辣的,拿得起放得下。争强好胜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
刘伟安慰自己:“他们做得相当好,而我还嫩着呢,需要积累经验。”
在日记里,刘伟这样激励自己:“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铸造成什么样的人,时刻以大局为重!”
2008年4月25日,轮到刘伟点名,作为班委,她不知道该不该叫宿舍那些没到的人名,“最后还是咬牙”没有念。这让刘伟充满了挫败感:“原来自己的内心这么诚实,哪怕有丁点的违背良心的做法,也会有所不安。原来做人这么难。”
电视剧《士兵突击》终于让刘伟找到了答案:只有“成才”那样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成功。刘伟把自己比做了《士兵突击》里面的许三多,她觉得许三多“憨厚,诚实,善良,值得称赞”,“但要在这个社会立足,光具备这些远远不够,”她终于清楚地看到:“真正在社会吃得开,能够运用自如的,不是许三多这样的好人,而是‘成才’那样圆滑世故的人。”
“临时工作哪怕从事体力活都行,然而,却还是那么难找”
2007年10月10日的选修课,“老师明确提出了现在的就业形势何等严峻,河北师大已经算是不错的学校了,就业率仅有10%,何况我们师专呢?”
这给了刘伟“小小的打击,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她清楚地看到:“毕了业也就600元,租房子花去一半,穿衣服、吃饭都要消费,600元在石家庄是最低下的收入,物质生活都没有保障,又何谈其他方面呢?”
给刘伟信心的,是自修的外语,加上专业课,有了一点优势。以前,她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无法面对父母,感觉生活绝望到底,“今天老师的一席话唤醒了迷茫的我,给了我信心和希望,担心和绝望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只有振作起来,战胜困难,才是强者的表现。”她给自己打气:“只要有知识,有能力,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工作。”
老师的就业培训,也让她相信:“只要有上进心,生活总会改变的。俗话说: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只要肯行动,你也有可能成为众人羡慕的重量级人物。”
她甚至安慰自己:“许多初中生、高中生都能找工作,挣一笔可观的收入,我们大专生还怕什么,最起码也能找个不错的工作。”
刘伟还给自己开玩笑:“今年我们村招工,要求很简单,初中毕业,认识26个英文字母(刘伟已经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看吧,工作难找吗?不用找,都是送上门来的,所以说,不要怕,有知识怎么也好说。”
自从刘伟升入大学,耳边听到的是“找工作难”,多少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工作,一直压力很大。她也常听人们形容招聘市场的人山人海的壮观,“既想去看,又怕看到”。
2008年6月8日,刘伟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是小型的,她只是想找一个暑期兼职。她看到的是:“每个桌子前都围满了人,好不容易挤进去了,一看招聘业务员、促销一类的,没有适合自己的……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现实总是那么残酷,让人无奈!……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然而二十多岁的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社会,感觉承受不了社会的复杂和混乱。”
2008年的暑假,刘伟想找一份暑假的兼职工作,“那么难……真的很不容易,现在已经不断地在降低自己的标准。”她甚至想,“临时工作哪怕从事体力活都行,然而,却还是那么难找。”
因为2007年,刘伟就在学校食堂打过工,给人卖饭,刷盘子,在校园打扫卫生,捡废纸,“完全像一个清洁工”。
2008年6月4日,刘伟参加了话务员的培训,“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200名同学报名了,原以为没那么多人会干,一个小小的暑假兼职竞争如此激烈,可想就业有多么艰难!”
编辑:
李志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