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摇篮里的新中国外交部:板门店成为“培训班”
2007年07月02日 09:51新闻午报投票数: 顶一下  【

外交部街33号的新主人

北京城东外交部街33号一度是中共进入北平后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外交部成立之初,分散在北京玉河桥、松树胡同办公,后迁入外交部街33号。外交部(东楼)设有办公和接待场所。建国初,曾在这里举行过招待会。举行招待会时,办公室被临时布置成接待室。

11月8日,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外交部街33号———晚清奕訢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旧址——仿德式高大建筑里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成立大会就在俗称“老部”的外交部礼堂举行。许多当年恭逢其会的资深外交官如温朋久、凌青清晰地记得周恩来气壮山河的重要演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建部之初,外交部设有办公厅、苏联东欧司、亚洲司、西欧非洲司、美洲澳洲司、国际司、情报司、条约委员会、外交政策委员会9个司级单位。

1949年12月16日,政务院第11次政务会议通过外交部所属机构工作人员任命名单。18日的《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这一任命名单:

办公厅主任王炳南(曾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副主任,40岁)

副主任阎宝航(曾任辽北省人民政府主席,54岁);董越千(曾任华北人民政府副秘书长,34岁);赖亚力(时任中苏友协总会副总干事兼秘书处主任,38岁)

苏联东欧司司长伍修权(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参谋长,40岁);亚洲司司长沈端先(夏衍)(时任上海军管会文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48岁);西欧非洲司司长宦乡(曾任政协会议副秘书长,39岁)、副司长温朋久(曾任北方大学教授,43岁);美洲澳洲司司长柯柏年(曾任中共中央外事组研究处处长,44岁);国际司司长董越千(兼,34岁)、副司长龚普生(曾任联合国组织的专员;35岁);情报司司长龚澎(曾任香港《中国文摘》主编,34岁);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章汉夫(兼,42岁);外交政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恩来(兼,50岁);副主任委员乔冠华(曾任新华通讯社华南分社社长,35岁);秘书主任杨刚(曾任上海《大公报》编辑,43岁)

年轻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刚“知天命”。“乔老爷”乔冠华30出头,他还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最年轻的如乔夫人——外交部领导成员乔宗淮的母亲龚澎和当过白求恩大夫英文翻译的董越千才34岁。嗣后一人独领新闻司(情报司后更名为新闻司)风骚14年的龚澎比上世纪90年代初被传媒爆炒一时的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塔特怀勒还年轻!17位正副部长、司长平均年龄还不到42岁。

外交部建部初期各司、委均设科不设处,只有“庞然大物”的办公厅是个例外,下设行政、秘书、机要、人事、签证、交际6处。除秘书处外,其余5处稍后相继成为外交部的司、局级单位。如:行政处后为总务司、行政司,交际处后为礼宾司,签证处后为领事司,人事处后为人事司、干部司,机要处后为机要局。随着新中国外交业务的不断发展,外交部组织机构也进行了调整,到1955年底,共设有14个司局级单位。

   编辑: 胡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