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歧视”
其实是乙肝恐惧

158

2009.12.30

 
 

先说一段真实经历。小编小时候常常看身为乡村医生的父亲给病人治疗。那时候的乡村医生,只要三两支针管替换使用,每天就能为几十名病人打针,中间没有任何消毒过程。这些注射用具,只能连续使用几天之后,才有可能放到高压锅里蒸煮一次,再拿出来继续使用。可是,不管医生还是病人都没有人觉得这样不妥。这就是几十年来中国许多农村医疗的现实。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评论首页

医疗卫生习惯不改,乙肝忧患难以根除

没有人知道中国为什么会有10%的人口是乙肝携带者,我们却知道中国乙肝病毒传播的“土壤”…

生活方式不卫生,传染病多发

当我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之后,再回头看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经历,有些场景就有些令人作呕了:一个冬天也洗不了一两次澡,擦手的毛巾脏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放学之后手也不洗拿起馒头就啃,一到夏天厨房里苍蝇横飞。再想想,我父亲那支曾经扎进成百上千人的肉里而不曾消毒的的注射器同样是传播乙肝等传染病的凶器,真是不寒而栗。可是,这又是中国许多落后地区人们的真实生活图景,一些常见传染病多发,也就不值得稀奇了。

 

 贫穷闭塞,让危险因素存在有合理性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相比之下,血液传播的危害范围更广,因为即便是现在,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和特殊人群,共用注射器依然存在,这些地区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贫穷,享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匮乏且缺少预防传染病的常识。后来我问父亲,现在给病人注射是不是还用共用的注射器,父亲告诉我现在都是一次性的。父亲并不是不知道共用注射器可能导致乙肝等传染病传播,可是在打一次屁股针只收1.5元的时候,你还能要求什么?

 

乙肝恐惧也是从小被培养出来的

我上高中的时候,邻村一名刚刚考上大学的孩子因为在学校里体检时候查出了乙肝(具体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乙肝患者,我不太清楚)被迫休学回家了,农家孩子考大学跳农门的短暂欢喜变成一家人的愁颜。那之后,我知道乙肝就是横亘在大学门前不可逾越的高墙。我父亲依然用那仅有的几支玻璃针管为全村人扎针治病,而在全国范围内,医疗行业一个针头多人使用的现象也很普遍。

 

乙肝危及生命,是不重视防治的结果

后来,小编我在省城一家医院实习,曾经见过一名病情凶险的病人,生命岌岌可危,可是病人家属竟然不知道他曾经患有哪些疾病,只是一味催促医生抢救。后来,各项检查、化验结果出来了,病人患有肝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病人的同事看到化验单上乙肝“大三阳”的结果,很快就找借口走光了。或许,病人如果能重视自己每年单位的例行体检,或许肝病就不会恶化到危及生命;如果病人的同事清楚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就不会临了对患有乙肝的同事如此不近人情。

 

乙肝防治常识

乙肝预防,您应该掌握的知识

加强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饮食行业、保育员等特殊行业人员的管理。开展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母婴阻断传播。严格供血者、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监测,严格医疗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详细]

关于乙肝病毒常见的10个谣言

唾液中HBV DNA水平并不低,荷兰科学家发现(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04)从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和唾液HBV DNA水平中位数看,唾液HBV DNA水平只比血清HBV DNA水平差一个数量级,即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约为唾液HBV DNA水平中位数的10倍。 … [详细]

“乙肝歧视”,确切说应该是“乙肝恐惧”

乙肝,这种被夸大的恐惧,强制进行的乙肝检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限制乙肝携带者入学就业的“强盗逻辑”

我一直认为“乙肝歧视”这个说法不确切,因为不管是学校还是用人单位对乙肝携带者的排斥,和历史上的种族民族歧视、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地域阶层歧视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乙肝歧视”为什么会存在?因为很多人不清楚乙肝的传播途径,认为和乙肝携带者生活、工作在一起随时可能被传染。这“歧视”,其实是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因为恐惧不断被强化,学校拒收乙肝携带者,用人单位不敢用乙肝携带者,只是为了消除非乙肝携带者的恐惧,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环境。这是90%人对1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利剥夺。

 

乙肝已经为一块顽固的“社会心病”

乙肝,这种被夸大的恐惧,强制进行的乙肝检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一种模糊的“乙肝歧视”的社会观念。12月29日卫生部通报:我国已于近期制定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五项检查有关政策,明确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限制入学就业的条件。 让人难以释怀的是:制度纠正之时,深深的印记却已然烙下,烙在很多人的心里,成为一块顽固的“社会心病”。

 

彻底关闭“歧视之门”,需攻克“社会心病”

普遍存在的乙肝歧视,要从社会心理中彻底卸载,显然不是一条政策禁令就能消除的。在政策常被虚置与制度执行不力的现实困境面前,要彻底关闭“歧视之门”,尤其需要攻克“社会心病”——以集体意识的提升、以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来涤荡歧视病灶,最后将乙肝问题安放在一个恰当的权利边界之上。这需要在大众中普及病理学知识,开展医学“扫盲”。

 

相关专题

取消乙肝常规检测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值得注意的是,跟别的谣言不同,这个谣言获得了8成网友的支持,所以,我们称这个谣言为一个美丽的误解。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美丽误解的背后竟是无比沉重的“乙肝歧视”——一个无比丑陋的社会痼疾…

“恐艾症”吓着你了吗?

有这么一些“病人”:他们大多在“高危”性行为之后患病,他们最初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怀疑促使他们反复做H IV抗体检测,结果却一再呈现阴性。这并没有让他们轻松起来,他们继而坚信他们感染了同一种未知的病毒…

都市白领:你要怎样才健康

浙江卫视28岁女主播梁薇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的消息,不免让许多白领网友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一份白领健康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近九成白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亚健康问题,其中13%存在严重亚健康问题。虽说健康状况更值得关注的群体还有很多,但是既然连看上去工作体面、收入优渥的都市白领都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那么全民健康又如何保障 …

控制乙肝传播,也需要一场全民总动员

即便消除了民间对乙肝携带者的偏见,对于乙肝这种多发的传染病的防治,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注射乙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1992年起中国开展的多次乙肝流行病调查显示,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基本上是在1岁前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亲在生产和哺乳期造成的。从2002年起,我国全面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2006年我国五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已下降到0.96%,说明接种乙肝疫苗对阻断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今年我国已确定对15岁以下儿童免费补种乙肝疫苗。

 

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播疾病,并非不会传播

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进入完好没有破损的消化道是不会引起传染的,所以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疾病。不过,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物,进入有粘膜破损的消化道是会引起传染的。而且要是携带者和易感者都有口腔溃疡的话,被血液污染的唾液进入破损的口腔消化道粘膜更会引起传染,这种可能性不低,因为中国人口腔健康状况普遍不佳,74%的中国人都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疾病或口腔溃疡。

 

对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某些限制是必要的

中国政府对乙肝患者和携带者曾有下列限制:不能献血或捐献器官,不能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餐具的行业,不能就职于幼儿园,不适宜军队中的有些特种行业,不建议从事保健行业。在当前携带者众多,公众健康水平低,而且疫苗接种不普遍的情况下,体检中对乙肝的检查还是有必要的,它会给我们提供必要的健康信息,包括防止母婴、恋人之间的传播,还是有好处的。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乙肝很必要

个人要了解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不共用牙刷、剃须刀、餐饮具等,避免接触传播。很多人都在公共理发馆理发,理完发了以后还要刮脸,或者刮一刮颈部。只要刮破一点,乙肝病毒就可以感染。这些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已久,比如以前的剃头挑子,都是共用刀具。另外还有扎耳朵眼、文身、文眉,这都可能传播乙肝。

 

调查

1.你觉得短期内消除“乙肝歧视”可以实现吗?
可以实现,只要政府、民间共同努力
难以实现,消除人们的心理误区需要时间
说不好
2.你觉得“取消入学就业乙肝检查”会增加传染吗?
不会
说不好
3.你觉得这个专题做得:
好,看后很有收获
一般,没什么新意
差,逻辑混乱
用户信息  
学历  
性别  
职业  
 
   

中午和同事们讨论起这个话题,普遍认同从政策层面消除“乙肝歧视”是一大进步,但是对于如何消除人们心中的恐惧却有许多不同看法。我们为这缓慢的进步感到欣慰,也愿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乙肝歧视”这块“社会心病”的消除。

   
 

凤凰网资讯中心 | 编辑:李志题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自由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