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橄榄型社会,先得面对当前的现实 |
中国的现状,贫富差距太大,距离橄榄型社会还真的很远。
|
|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显示,内地基尼系数已激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为亚洲最高,贫富差距太大。上层少数人占有了大部分的财富和资源,而下层的人却为着房子、生计和久久不能寻得的安全感“穷忙”着,“房奴”、“蚁族”、“蜗居”、“胶囊公寓”等词汇也成了代表当前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现状的典型词汇。
|
|
波士顿咨询公司不久前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在中国0.4%的家庭占有70%的国民财富;而在日本、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一般是5%的家庭控制国家50%~60%的财富。4月18日,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在红网发帖炮轰房价,称开发商绑架政府哄抬房价,也有人质疑称政府怎可能被绑架。无论是谁绑架了谁,权力和资本的结合早就了当前的上层,他们人数很少,是官员、企业家、成功的金融界人士。
|
|
从物质上,“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在2009年高涨的房价中可能成了现实。更严重的是,由于这种物质上的紧缚,原本属于中产阶层的理性、稳定、闲适和精神上的富足,也变成了紧张、惶恐、惴惴不安。如果大城市的房价继续保持过去几年的上涨速度,则未来5-8年后,大城市的中产阶层将被彻底剥离出主力购房人群。白领今天看起来似乎很风光,但明天一失业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中国并没有形成中产阶层。
|
|
根据《重庆市社会各阶层状况调查分析》报告,重庆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呈倒丁字型。上层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最下层为普通职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无职业人员。重庆一城未必足以表征整个中国,但其结论有一定普适性。本该成为“橄榄”的那部分群体,生成了倒丁字型中的一横。加班、柴米油盐,教育、医疗、住房的挤压……原来,一切“白领、金领、中产、精英”等美丽标签,不过是舆论贴牌的误会一场。
|
|
近读费孝通《中国绅士》,发现中国乡村里当年倒是散存着一些疑似“中产阶级”的人群。“绅士”的出现是和“贵族”相对立的,这是疑似“中产阶级”的第一点。“绅士”在朝里当官不是终身制,而是上下流来流去,当官时在城里拿俸禄,去官时到乡下当绅士,有点像公司里的聘任制。特别是在朝官员一旦到期不是靠血缘关系赖着不走这一条,真是让西方人羡慕得发狂。
|
如今,中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经济增长能有多快,而是如何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高房价相当于对中产阶级征收了不公平的赋税,在多数情况下,它只会让有权势者更富。经济增长更快一点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其次,在通货膨胀时期的低利率,也相当于向储蓄者征税,而受益的是那些借贷的国有企业和投机商。这又相当于主要面对中产阶级收税。
|
为什么国外都有商品房的市场和保障性的政府住房有机结合,而在中国则一团混乱。大约重要的正在于中国分不清什么是中产阶级,于是就无法分清楚什么是中产阶级以上人群的商品房市场、什么是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什么是最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性人权问题。于是就会大量的财政支出是向中产阶级倾斜并造成更大的收入分配不公,让限价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起到了扩大收入差别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