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也在“反低俗”

136

2009.11.27

 
 

年初,七部委联手针对互联网开展“反低俗”行动;而从“艳照门”“闫德利事件”,我们一直在“反低俗”;这几天,台湾也掀起了一场“反低俗”行动。这个问题兹事体大,值得一谈再谈。
   本专题则希望透过苹果日报“动新闻”这个个案,探讨以下问题:什么叫新闻自由?政府管制的限度在哪里?法律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行业自律到底有多重要?…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评论首页

一档新闻栏目引发的争议

《苹果日报》没有想到,一档新闻栏目,竟然在全台湾岛范围内引发了强烈争议,也让自己陷入法律和道德的尴尬…

台湾出了个“动新闻”

近数日来,“动新闻”在岛内成了一个时髦词儿,除了是茶余饭后的话题外,也引起许多儿福、妇女等团体的抗议,呼吁台当局严格管理。“动新闻”是台湾《苹果日报》推出的一档新闻栏目,以全新的写实动漫方式呈现新闻;《苹果日报》每天提供“条形码”,让民众可以用手机登入“动新闻”观看、下载,而其他用户也可以在网站上观看…

 

 内容“很黄很暴力”,社会争议大

但许多人认为,“动新闻”的内容多涉及性侵、暴力、自杀等案件,认为“动新闻”传播腥膻色。甚至有老师看到未成年学生在上手机上观看该类新闻。例如有一则少女遭性侵的新闻,“动新闻”以模拟动作,描述当事人性行为过程画面过当,不适合儿童及青少年观看…

 

恐影响未成年人,壹传媒挨罚

因为新闻内容腥羶,前天才遭台北市政府罚款最重的50万元,台北市长郝龙斌昨天表示,动新闻26日又有一则新闻画面过当,北市府再依照儿少法,裁罚50万元罚锾。另外台北市所辖学校,26日开始,停止订阅苹果日报,也劝导学生、老师不要带苹果日报到学校,而在台北市立图书馆,如果要看苹果日报,要先出示身份证,年满18岁才能借阅…

 

相关视频:

天下被网罗:“动新闻”描述犯罪太细致

吕宁思:台湾动新闻打新闻招牌卖的是色情

社会出现问题,各方启动制衡措施

“动新闻”事件发生后,社会的各方都迅速启动了应对机制对《苹果日报》(壹传媒)出现的问题进行制衡。当然,这些制衡都有着严格的界限…

政府:罚款、禁止订阅、完善规范

二十五日,台北市政府以违反“儿童及少年福利法”开罚壹传媒五十万元新台币,要求予以分级;二十六日,再罚五十万元。台湾现行法令下,网路可以分级限制动新闻的内容,但“NCC”(通讯传播委员会)发现手机上网,无法可管,立刻召集国内所有通信业者,共同讨论如何应对…

 

社会团体:发起抗议活动,呼吁主管机关进行调查

媒体观察基金会、妇女新知、励馨、全台教师会等约二十个台湾民间团体,到壹传媒大楼抗议,强烈指责“动新闻”传播腥膻色,要求立即停止侵害人权的模拟新闻手法,同时呼吁相关主管机关主动调查。号召:“全民动起来,抵制动新闻!”公民团体代表更在现场说,“请问壹传媒老板,如果你的妻子、小孩遭到性侵、暴力、自杀案件,你还愿意让妻小看动新闻,让他们受到二度伤害吗?”

 

司法机关:调查壹传媒是否违反“刑法”

与此同时,司法机关也积极行动起来,对《苹果日报》(壹传媒)的动新闻内容进行调查。台北地检署主动剪报分案,由妇幼专组检察官涂永钦侦办。调查相关媒体是否涉及违反“刑法”第两百三十五条“散布、贩卖猥亵物品及制造持有罪”…

 

其他媒体:进行反思、批评

岛内媒体就此事反映出来的媒体责任、法律漏洞等问题也进行了批评和反思。联合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当媒介科技进展到数字汇流时代,新闻与信息以各种形式无孔不入地渗入人们生活,对当局与台湾社会的考验才刚开始;而中国时报发表社论认为,“动新闻”网路试播、手机上线后,问题比报纸在超市贩售更严重,因为政府不可能订定法律限制十八岁以上成年人才得持有手机或使用网路 …

 
 

各国如何“反低俗”

美国:分级分地管理

美国众议院在2006年2月通过《反低俗法案》,可以对电台、电视台、演艺人员作出上不封顶的处罚。此外,美国还有专门针对网络黄毒的《防止儿童色情法》、《儿童在线保护法》等四部法律,限制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浏览色情网站…

英国:成立专门组织 管理和严打并举

英国内政部2001年设立了儿童网络保护特别工作组,专门为在网上保护儿童安全出谋划策。内政部还开展了名为“如何在网上保护你的孩子”的宣传活动,向家长介绍网络的功能、潜在危险及其对儿童可能造成的危害…

韩国:网络实名、法制保障、民间自律

对于17岁以下没有身份证的青少年,网站在获取青少年详细信息后,会通过向手机发送密码的方式确认使用者身份。由于韩国手机在销售时必须有身份证明,网络管理部门在需要时可以通过与手机运营商合作,追查上网者的真实身份,对未成年者加强管理,提供保护…

日本:匿名不等于放任

日本各级警察部门都公布了举报电话,并实施“网络巡逻”。日本有关部门还规定,销售色情刊物的书店和便利店必须辟出专柜,注明“少儿不宜”字样,并且必须将黄色杂志和书籍用塑料薄膜或者外套膜进行外包装,以免青少年随意翻阅…

争论三大焦点,不能顾此失彼

这场争论的三个核心问题其实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当这三个方面能够互相制衡达到平衡点时,社会则健康向前。否则,社会就会出现像“动新闻”或者比“动新闻”更严重的问题…

新闻自由有没有受到限制?

壹传媒旗下报纸违反了法律规定,台北市政府有权以法律为依据,对《苹果日报》进行处罚。但是台北市政府是否有权力禁止学校订阅《苹果日报》则需要商榷。因为接触新闻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本应是民众的权利和生活方式。政府无权干涉,也不能阻断这个渠道。我们极不愿意政府机关以“管制”的方式,阻绝或压抑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乃至媒体更具创新的发展…

 

法律监管是否存在缺陷?

除了禁止报纸进校园的越界做法之外,台北市政府不是没有办法防范未成年人接触“动新闻”。对于台北市政府而言,他们唯一有用的利器就是法律。他们现在应该积极推动增修有关网路分级管理的具体措施,透过加注警语或其他方式,减少青少年“直接收看”的风险…

 

媒体自律存在问题该怎么办?

台湾社会从威权到开放,最自豪的就是言论自由,多少新闻前辈牺牲个人身家财产,争取的就是这四个字,我们可以争到连《出版法》都废了,就是拒绝让政府的手,伸进媒体,我们为民喉舌,拒绝充当政客的传声筒。当报纸发展到没有一个主管机关的时候,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媒体自律,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戒慎恐惧地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传播的不只是讯息,更重要的还有“价值”…

 

调查

1.你认为“反低俗”以下哪种途径最重要?
政府管制
法律规范
媒体自律
其他
2.你认为本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
一般
很差
用户信息  
学历  
职业  
 
   

归根到底,其实本专题只谈了一个词:“制衡”。

   
 

凤凰网资讯中心 | 编辑:张恒 陈芳 彭远文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自由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