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好的城市,才会有更美好的生活
2007年11月20日 15:53南方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3.城市化引发三大空间的变迁

我还要讲的是城市化的三大空间的变迁问题。城市是一个物理地理空间,但是它同时又是社会经济的空间。三十年不到的改革开放,我们成绩巨大,我们未雨绸缪文化心理空间是否跟上了大规模的建设?我们说欧洲有移民问题,造成了文明冲突,但是中国好像没有移民问题,但是中国城市化的问题,东南西北的广泛流动,移民是城市的活力。

我们学校的外地同学本科生70%留在上海就业,多大的压力啊!要买房子,当房奴,有资格当房奴还不错的,你可以付首付,但是还有大批的农民工!还要关注他们的文化生活,心理发展空间。这个问题日益重要,今天提出和谐社会,是不是也应该关注这一点?我认为城市化绝不仅仅是物理地理空间的变迁。我们不仅仅需要一个物质的空间,而且需要一个人际交往的经济基础的空间,当然更重要我们需要文化心理空间。

物理和地理空间,我们要想回归自然,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多人造的自然、人造的山水。实际上买房子的时候,有水的房子肯定贵。最早的研究,生命最早是来自水中,人最早其实是从鱼儿变来的。现在买房子,人工挖一个水,实际上维护这个水的代价昂贵,以后的物业费大量是消耗在水上。还有城市老城的发展,我去看了广州的骑楼,这是广州的建筑特色,据说已经改造了不少。

还有社会经济空间。广州有许多的城中村,对本地人来说,这实际上是他们的根之所在,对新移民来说,这些村为什么不改造掉?城市动迁引起了许多的矛盾。中国城市化农民的贡献还有一个是土地,在发达国家你要造一条高速公路,美国一个老太太就是不肯搬家,出再多的钱我也不搬,只要高速公路转弯。过去我们说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有了物权法,以后也有可能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文化心理空间。农村里你要做一点坏事,大家互相都是认识的,但是进入城市里大家都是陌生的,是一个生人社会,对人的心理压抑是很大的。你进入新的世界总有一点恍惚的,总有一点东张西望,这就是文化心理的压力。还有移民的自我认同,我究竟是谁,进了城的移民依然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文化风俗习惯。自我认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是有很大的困惑。

4.现代城市化首先一点是要回归到以人为本

世界城全世界只有三个,纽约、东京、伦敦,他们的三大指数是晴雨表,左右着全球经济。今天的竞争不是一个城市的单打独斗。为什么我提出中国的大都市要发展?中国的三大都市连绵区,环渤海、长三江、珠三角,当然现在还有其他的城市群,这些都是在兴起的过程中,但是我们现在的三大城市群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不太大,只有45%.但是美国三大城市群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是65%,日本的三大城市群贡献是69%,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发展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也是中华民族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任务,我们担当此任,不仅为本地人民做贡献,也要为中国人民做贡献。

更好的城市才有更好的生活,城市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就有城市新的发展形态,我认为城市功能,这次十七大提出城市功能完善,什么是城市功能呢?上海讨论城市精神,上海市建委让我做一个报告,说城市功能有什么。我查了一下,这个区是商业或者是教育,或者是CBD等,结果大家说自己是知识区、文化区、经济区,但是大家未必是全能的,应该有分工。但是我提出功能分区问题有一个误区,就是把城市分割为这一块穷人区那一块是富人区,这是最大的忌讳。

另外就是生态与环境,没有良好的生态何以更好的生活呢?但是我个人认为三大基本功当中,中心就是生活,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也是世博会那句话。生产是为了生活更美好,生态也是为了生活更美好。现在的房地产广告,说什么成功者的选择、白领的居住地等等,竖上罗马柱,再弄几个雕塑,如果你住不起来,对不起,就是你不成功。我们要以人为本,要以大多数人为本。所以我们说是以人为本,特别是大规模的城市当中,我们要想怎么尊重包括农民工他们的人身权力和人身尊严,不要动不动把城市治安出现问题,就归结到是流动人口造成的,没有流动人口有城市的繁荣吗?我不是为他们辩护,但是我们不要歧视他们,有的人是迫不得已。别忘了我们自己也都是外来的。

刚才说了三大空间,我认为现代城市化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发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当前要注意这三个问题,首先就是要超越技术中心,回归以人为本。今天的城市化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技术不是中心,还得回归以人为本。我们能做这是技术告诉我们的,但要不要做是人的判断。

中国13亿人口,就是一个世界大市场,今天我们内需不足,某种程度上就是城市化发展速度还不够。我们的农民兄弟不仅仅是进城的还不多,还要一些人进城,更重要的是他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没有到享受所有科技文明的成功。所以我说,我们要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是对的,但是千万要注意,需求和欲望的问题前,我们应该满足人类发展的正常需求,但是是否要满足人类所有的欲望呢?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竭泽而渔这是不行的。

我们要化解文化冲突,才能建设和谐城市,城市的危机高于乡村。城市化发展的成果何以让大家共享呢?实际上我们今天说到和谐社会,我个人的看法和谐社会的本质离不开一个和谐心理,如果人人都是怨天尤地,这样的社会会和谐吗?现在有消息说现代白领跳槽并不仅仅是为了薪酬,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更好的人际关系。有人做过幸福度的调查,六个城市,最高的是杭州,但是并不是因为经济最高,第二位是成都,成都是优哉游哉的,我遇到成都人说,成都人说是除北京之外私车拥有率最高的,就买奥拓、QQ,开着车出去优哉游哉,汽车不在好,能跑就行。

幸福度并不是跟经济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还有一个心理的感受问题,没有欲望者也不会有失望。曾经我知道学生辩论一个题目,现代社会男性压力大还是女性压力大,有人说当然男性压力大了,女性下岗了回家抱孩子做饭是理所当然,但是男性怎么可以?我说且慢,看看街上照样有这样的人下岗了老酒照喝。有期待才会有压力,如果我这样就行了,我是流氓我怕谁。

未雨绸缪话风险社会。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提出的高科技与低情感的矛盾,技术越来越高,但是人跟人的接触被技术屏障掉了,在网上QQ半天的,原来就坐在我的后面。高科技与低情感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新的挑战又来了,高效率与高风险并存。这是高效率同时高风险的社会,高科技与低情感的矛盾,我们何以解决我们的心理发展问题,我们的幸福度问题?

我第一次去巴黎,觉得怎么这么破啊,后来告诉我这是大批非洲移民到了巴黎找活干,就在巴黎郊区造了大量的房给他们住,以为自己的种族融合比美国好。但是没有想到,第一代也许是满意了,老实说第一代移民再苦再累是自愿的,发两句牢骚第二天还会干。但是第二代、第三代呢?他们认为自己生在巴黎、长在巴黎,为什么我只能在这个地方,豪华的地方为什么不属于我?

我们在笑西方的时候,也要反思自己,我们大规模的城市化会不会隐含着类似的问题。我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籍裔问题。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大规模城市化要注意的问题。

平价房、廉租房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它盖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外环外,价格不超过四千块钱,但是外环线之外,交通还不通,工薪阶层是要上班的,每天要赶过来上班怎么办。现在上海提出了一个办法,旧厂房,本来是非居住用房,但是现在网开一面,空余厂房隔成像宿舍一样,提供给刚刚来的外地打工者。

■结语

我在大学工作,我们真正的贫困地区的学生不愿意说自己穷,倒是一些开着大红公章证明的贫困学生不一定是穷的。老实说,真正的穷人一般有心理压抑,不会说自己是最穷的。现在谁受穷不是光荣的,而是谁发财是光荣的,实际上这又是一个问题。我和规划学者、经济学家说,他们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是级差地租决定,穷人可以住得起这么贵的地方吗?但是我觉得要有一个目标的追求,人类社会不是动物法则可以适用的,老实说仇富心理不好,但是我们还是要分析的,仇富心理是有社会基础的。

温家宝总理倡导穷人经济学,我们要研究一下穷人的幸福度在那里,当然和谐社会不是大同世界,是各得其所,但是各居其位,我们说和谐社会不是简单的追求大家一样,但是人们的社会心理总是有一个平衡。

人化自然,城乡协调,和而不同,才会有诗意的栖居。谢谢大家。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