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周正毅案 民企“原罪陷阱”再敲警钟
2008年10月23日 11:21财经时报 】 【打印

“先天不足”需调养

早在1988年,中国实行采取紧缩政策,国家工商局、税务总局发出通告对个体私营经济清理整顿,众多私企争戴“红帽子”。与之相应,1989年、1990年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均为负值,分别为:-7.6、-4.5;而在1988年与1991年,增长速度分别为29.1、22.9。

“大家之所以热谈民营企业的‘原罪’问题,主要是这些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以及经济转规时期就生存在一种不规范的环境中,其中很多人钻了空子,掘得了‘第一桶金’,给人们造成了‘为富不仁’的印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皇甫刚对《财经时报》分析说。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现实的处境,导致很多私营企业“先天不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提出,民营企业存在“行为的政治化”,即民营老板为更进一步筹得资金常常“拉大旗做虎皮”,通过种种暗箱操作,与政府高官要员之间攀上似是而非的关系,甚至通过炒作等手段成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综合多位专家学者的说法,除了贿赂官员“攀高枝”,民营企业存在的“通病”是:假冒伪劣的始作俑者;逃税漏税严重,甚至有企业每隔两三年即更改公司注册以利用“免二减三”的税收优惠政策;违规违法经营,包括无证经营、使用童工等。

当然,人们对此的反应似乎过激了。皇甫刚回忆,几年前中国还掀起过一阵质疑“民营企业带有家族企业劣根”以及“民营企业一股独大”的风潮。根据他的研究,台湾、香港以及欧美等地的一些跨国公司其实还保持着“家族企业”的传统,但他们经营得非常好。

“民营企业做大了之后,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内部制度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极容易出问题,比如任人惟亲、内耗严重以及经营不善等。其实,其根子还在于激励机制没有健全,利益分配问题没有解决。”皇甫刚分析说。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则进一步指出,西方国家的企业从家族持股到少数人控股到现在像IBM、摩托罗拉这样的股权分散,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随着制度的建立,随着法制建设、文化提升、法官素质的提高等,企业股权才开始慢慢分散。而中国目前尚没有建立起基础的制度框架、文化框架,一味批评“一股独大”,一下子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没有大股东,股权分散,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种种原因,造就了中国的“弱势民营企业”及“弱势民营企业家”。据说,曾经遭遇过“覆顶之灾”的史玉柱,在乘坐飞机时就列出了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原罪   周正毅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刚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