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终于在数百万军民严防死守、背水一战的大无畏精神感化下,悻悻退去,灾区人民开始着手重建家园的工作。据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49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造成今年特大洪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气候异常、雨水过多等直接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数百万抗洪军民在鏖战洪水、死保家园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去大书特书的,但是导致洪水肆虐的各种主客观原因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刻总结的教训。
气候异常、雨水过多,这些客观方面的直接原因,带有一定的不可抗拒性和偶然性,但异常气候造成如此之大的洪水则带有很大的必然性--我们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较弱,思想麻痹,心存侥幸,立足于临时抱佛脚搞抗洪抢险而不是着眼于防洪防险……我们一直听到不少人对此次洪水的定位是"百年一遇",以此来强调特大洪灾的偶然性,掩盖主观上防御不力的原因,这是十分要不得的。以长江洪水为例,今年的洪水与1931年、1954年一样都是全流域的大洪水,所谓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存在着一些包括病毒因素,如每年的江堤塌陷等原因造成江面变窄、变浅,沿江各大湖不同程度的因围湖造田而使水面大范围减少,仅"八百里洞庭"经过几十年的围湖造田面积至少缩小了1/3。全国40多年来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2000万亩,减少蓄洪容量350亿立方米。有意无意间,人们成了洪水肆虐的帮凶--像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的蓄洪容量的大小,对长江水位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年一遇"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从这次抗洪抢险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嫩江、松花江流域,均表露出来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抗洪物资储备不足的问题,个别城市在特大洪水面前竟成了不设防的城市,由此而造成了重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一些城市防护设施的设计能力才十年一遇,特大洪水袭来时防护大堤不堪一击,在抢修防洪子堤时又心存侥幸,结果是决堤溃坝之事时有发生。这方面的教训尤为深刻。
我们常说要未雨绸缪,预防为主,可恰恰在防御特大洪涝灾害方面,我们在防洪方面下的功夫严重不足,有关方面对各地的防洪能力、防洪投入的监督缺乏。别说是像今年这样的特大洪灾,即使是在气候正常年份,全国广大因洪水每年投入抗洪抢险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均不算少,每年因洪水造成的损失均数以亿计。这不是什么算不清的账,今年的洪水至今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666亿元,间接的经济损失则无法估计,如果我们早一点痛下决心,像南京市那样,立足于修建永久性的防护设施,立足于防大汛,立足于常年防汛,这样巨大的损失是完全可以减免的。说到底,不是人的脑子里都存在一种误区,认为搞防洪设施建设显示不出政绩,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多大的精力。尽管此次洪水中不少被淹地区的领导都表示"教训非常深刻",但会不会洪水一退又把"教训"二字丢到九霄云外去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保一方平安"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提高地方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理当提到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大水之年无大灾,应当成为我们加强水利建设的目标。今年的特大洪灾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愿各地从此行动起来,真抓实干,以避免来年再提什么"百年一遇"之类的托词。
大水之后,引起人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通过全面认真深刻地总结防洪抗洪的经验教训,使我们的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在主客观两方面都能有所提高,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增加一分水患意识,全国各地的以此为戒,对已有的水利设施都来一次全面的检查,尤其是要加强思想上对防洪的投入,从而使我们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得以全面提高--这才是我们馨香祷祝之的。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