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泰国的黄红之争
2009年04月16日 09:24凤凰卫视 】 【打印已有评论0

姜声扬:我们继续《时事开讲》,4月13号是蒋经国百岁诞辰,那自1988年去世的他,这20年之间台湾在各个层面出现了翻云覆雨的变化。那未来20年台湾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我们请石先生为我们做分析,不过这一切还是要从蒋经国开始谈起。石先生昨天你不在节目当中,昨天节目当中我们就做了一个小小的网络调查,四个选项当中有70%的网民认为蒋经国是一个自解权柄,还政于民的第一个人,这是大部分以内地网民的观众为主。那请问石先生如果大多数台湾人一提到蒋经国他们对他的最大感触又是什么呢?

台湾:迎拒之争

石齐平:我觉得这个今天来纪念蒋经国100年,恐怕台湾老百姓大多数人最大的感触就是今夕对照。为什么叫今夕对照呢?我们可以看到蒋经国是1988年去世的,1988年去世到现在整整22年了,那么其中李登辉13年,陈水扁8年,加上马英九1年,这个22年整个台湾是在走下坡的。那么特别是相对于蒋经国执政,也就是他做行政副院长开始,一直做到台湾领导人为止,这个20年左右我们把它叫做“黄金20年”。那么一个是上升的,一个是下降的,那么这个反差非常大,我觉得今天如果大概在30岁、40岁以上的人的话,曾经经历过这两个不同时间的话,我觉得感慨一定非常多,不胜唏嘘之至。

姜声扬:您刚刚提到这个“黄金20年”,我想很多观众看到台湾黄金20年的这个成果,但是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形式去产生出来?可不可以给我们形容一下?

石齐平:这个“黄金20年”当然也不是完全孤立来看的,应该可以上溯到1949年,当时蒋介石那么到台湾去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大批人才过去的,也许我们不能这么说,就说所有最好人才都到台湾去,但是我们可以这么说到台湾去有很多非常好的人才。那么比如在外交方面有蒋廷黻、叶公超都是纵横捭阖,在国际(宣言)都是非常出色的外交人物,在市场界有钱复,有胡适,不是钱复是钱穆还有胡适。那么在军事将领方面有孙立人一代名将,还有俞大维。然后在经济方面更不用说了,有尹仲荣、李国鼎,有赵耀东,还有后来王作荣等等都是一时之选了,可以说整个华人地区里面最精彩的人物当时都在里面,不但能力很强,而且操守从今天标准来讲,简直是100分,没有任何瑕疵的,那一代人打造了这么一个黄金20年。

当然除了这个之外,台湾也运气不错,那么那个时候正好是战后出来一个新的全球化的时代。那么这个全球化时代使得台湾出口导向经济能够充分的把自己的比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地步。那么不过最后还加一句,当台湾在走上这一条经济奇迹的这条路的时候,台湾现在的竞争对手,也就是海峡对岸的中国大陆还在搞计划经济,那么同时还有一连串政治上的运动,所以使得台湾有这么一个很好的空间去把自己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姜声扬:好,那如果我们来对照两蒋时代跟后20年的李登辉、陈水扁还有马英九时代来相比,台湾的内部和外部出现了什么变化?

石齐平:当然最大的变化是在外部了,就是刚刚讲了中国大陆从1978年邓小平这个再度组建之后就决定走市场经济。换句话说它过去的错误,它现在校正过来了,走市场经济了。那么当时台湾也注意到这个形势,虽然政府还没有开放,但是民间的企业都发现到这是一个挡不住的趋势,必须要跟珠三角、长三角,那么换句话就是把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已经搬到那里去了。

这个做法虽然不是为台湾政府当局所允许,但是实际上是保留了一部分台湾的竞争力的。但是很可惜这个政策上也没有开放的很透,所以使得台湾也失去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那就在过去十几年如果能够开放的话,那么台湾的企业有更多的空间来进行两岸的跨区的最佳的优势互补的布局。那么现在这个台湾的情况会好得更多,这是第一条。

那么第二呢,就是很不幸的,除了大陆出现这么大的变化之外呢,台湾内部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从李登辉上台以后就出现了内部因为统独而产生的内部的内耗,这个内耗一方面消耗了台湾本身的生命力跟竞争力,二方面也导致很多的人才,人才刚才讲,前面一批的大部分的人才实际上到这个时候已经逐步的凋零了已经或者退休了。那么新培养的还是有一批还不错的人才,在这个政治斗争中也就逐渐的被流放了,或者是被流失了。这个对台湾来讲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任何一个地区最重要靠人才。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假设诸葛亮今天还在台湾的话,他一定会忍不住他要很感慨讲一句话,台中无大将矣,当年他是讲蜀中无大将,现在是台中无大将。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台湾处境就可见一般了。

姜声扬:那我们这时候不得不问,那未来台湾的形势发展您怎么看?

石齐平:台湾跟中国大陆必须摆在一道来看,两岸关系,两岸关系也不是孤立的,必须放在更大的形势来看。我们注意到这个更大的形势有两个趋势,一个就是最近召开的G20国的峰会,我们都知道它的核心就是G2,那么G2就说明中国势将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最起码是一个区域性的大国,这是第一个趋势。第二呢我们也都知道所谓10+1,以及10+3这个架构基本上已经成型了,明年就开始正式要启动了,那么在这样一个架构中一体化的架构里面台湾是被排除在外的。那么所以台湾的国际空间也应该说越来越小了,如果这个局面不能给它突破的话,那么我们刚刚讲了前面的黄金20年,蒋经国的黄金20年就将成为台湾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历史上的绝响了,黄金20年。

姜声扬:这个台湾还有机会突破吗?如果有的话,台湾要如何突围呢?

石齐平:台湾没有别的选择,必须要给它突破。那么突破的话,我想这个作为第一步,很重要的就是必须要跟这个,改变政策,就是说要抗,我们这个题目里边,就是迎拒嘛。

姜声扬:迎拒之争。

石齐平:这个拒一定要把它去掉的。

姜声扬:抗拒。

石齐平:抗拒一定要去掉的,就是要把台湾跟这个中国大陆,先把它黏成一块,变成经济一体化。那么有了这个第一步之后,才有机会跟那个10,跟这个东北亚的那个2,也可以打成一体化,如果没有这个中国大陆,那就不可能有后面那两个,这是第一步。

第二就是台湾如果跟周边地区都经济一体化了,还不够,必须要找出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台湾不能够找出新世纪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它核心优势的话,即便一体化,一体化最后的结果,也是一体化中间的那个边缘,所以这两件事情同时重要。

姜声扬:怎么样找出台湾的核心竞争力呢?

石齐平:细节我在这边不谈了,我就谈这个两个原则吧:

第一个原则就是说,台湾的核心竞争力,也肯定是必须依附在中国大陆市场,这是一个没有办法,你必须要去面对的。那么依附在中国大陆这个蒸蒸日上的经济之上。这个台湾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是这样一个概念,到目前为止,如果台湾要抓住这个机会的话,还是有机会的,因为它有天时、有地利,还有人和。我们也知道,北京,那么今天在这个台湾问题上,基本上是对台湾要走这一条路,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那么第二就是说台湾的核心竞争力,你必须要怎么去寻找?那就是说把自己放在这个大环境里面,放在整个东亚地区大环境,找出自己相对于比中国大陆,相对于比东南亚,相对于比东北亚,比较优势的。那么这个优势呢,我自己个人的见解,大概不外乎就下面这几个:

第一它是一个比较相对开放自由的地区,它可以更活泼的去思考。那么第二它是一个人才素质比较相对整齐的一个地区,教育水平不错。第三个它的国际事务的经验,国际经贸的经验,或者视野,相对比较成熟。把这几个优势把它综合起来,然后再去找出台湾具体的一个项目,你比方说精密产业,或者是创意产业,或者是环保产业,类似于像这种,我估计就是台湾很可以去好好去发挥得。台湾如果能够打破这个,被孤立的局面,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未来还是有值得展望的一个前景的。

姜声扬:所以台湾还是有优势,也是再创黄金20年也不是不可能的,好,我们去一下广告,回头我们继续把焦点放在台湾,不过我们来看看台湾的政治关系。

各位观众,我们休息片刻,回头继续《时事开讲》。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时事开讲   编辑: 贾思玉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