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扒下倭黑猩猩的和平外衣
2007年09月11日 10:33南都周刊投票数: 顶一下  【

2.由于地理和政治原因,野生倭黑猩猩很少得到科学研究

倭黑猩猩这种流行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在我们对这种动物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大行其道的,它被承认作为一个物种的时间还不到一个世纪。世界各地圈养着大约200只倭黑猩猩;然而,尽管是4种大型猿类之一,野生倭黑猩猩很少得到科学研究。倭黑猩猩世界的怪异现象之一是,著名的原始动物专家和作家弗朗斯·瓦勒是研究这个物种的权威人士,但他从没有见到过一头野生倭黑猩猩。

直到20世纪70年代,研究倭黑猩猩栖息地的尝试才刚刚起步。但由于地理和政治原因,这些努力总是时断时续。濒临灭绝的野生倭黑猩猩(估计数量在6000至10000只之间)只生存于刚果(金)境内浓密的不能进入的热带雨林中,让自己处于人类的视线之外。这个赤道国家过去10年间因内战和地区冲突导致300万人死亡,世纪之交的几年里,这里的战争激烈异常,对倭黑猩猩的野外考察活动趋于停顿。但近年来,一些刚果人和海外观察者重返雨林,在炽热潮湿的森林深处追踪这种沉默的猿。其中最著名的专家是霍曼——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学院的研究员。他自1989年以来屡屡到访刚果(金)。他不仅以职业上的坚忍而闻名,而且达到不近人情的地步。一位倭黑猩猩研究者说,他“很难共事”,并且还有比这更刺耳的评判。

霍曼每年飞赴金沙萨三四次,然后从那儿换乘美国传教团体提供的轻型飞机,前往位于刚果盆地的世界第二大雨林。在离名叫累科塔尔的研究营徒步可及的地方,飞机将他放下来。霍曼在累科塔尔只作短暂驻留,但他不在期间,营地由附近村庄的刚果(金)工作人员、国外的研究生或志愿者轮流看管。这次飞行,两名新分子加入到霍曼的行列:福勒,一个40多岁面容冷峻的伦敦人,是从事黑猩猩研究的博士;马修,30岁的加拿大裔美国人,他通过网络广告应聘了累科塔尔营地的管理员,每月工资300欧元。

福勒和马修将在这里驻扎至少9个月。除每周一到两次短暂的上网发邮件外,他们完全脱离了原来的生活。“对科学家来说,最惬意的莫过于晚上回家时笔记本记得满满的”,霍曼耸着肩说,“最幸福的人总是生态学家,他们来到森林,树木总是站在原地。”但他和他的研究伙伴们依然穿梭在黑暗危险的森林里,而关于倭黑猩猩的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答。雌性约束了雄性的攻击性?为什么性交频繁,但雌性总是5至7年才生产?路途漫漫,这样的研究路径会让我们理解倭黑猩猩的进化,更进一步,让我们洞悉到人类的起源,霍曼说。

 

   编辑: 李新爱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